新华社重庆9月28日电 题:令行不止!重庆部分重点中学依然在收高额择校费,有的高达二三十万元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柯高阳
“12万元起步,每差一分5000元”“前几天报价25万元,现在涨到30万元了”“钱交晚了就没名额了”……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相关部门严令取消择校费,但重庆市一些重点高中仍然违规收取高额择校费,中考之后上演了一场“择校大战”。
成绩不够交钱来凑,公办高中择校收费有的高达数十万元
“就像抢购一样,动作慢就没机会了。”重庆市民张杨是今年“择校大军”的一员。
受疫情影响,今年重庆市的中考延期至7月中旬举行。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市有34.97万考生参加中考,普通高中招生人数21.3万人,普高率约为六成,中考联招统一录取送档线为582分。
张杨告诉记者,儿子差15分才上联招线,为了孩子能“有学上”,他联系到一所公办市级重点中学,在分数线公布的当天下午就去交了7万元择校费报名。“当时一次性交这么多钱还觉得心疼,后来听说有家长揣着10万元准备交,结果没名额了,真庆幸自己下手早。”张杨说。
还有一些家长和考生遭遇高额择校费,有的甚至一天一个价。
重庆市民刘女士希望孩子能就近读高中,辗转联系上一所重点中学,对方表示还剩少量择校“指标”,但必须缴纳25万元择校费。“我咬咬牙决定交钱,结果第二天报价已经涨到了30万元,而且再不交就没机会了。”
“成绩不够交钱凑。”多位教育界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了少数学生因跨区域升学择校,当前择校的主要原因还是家长希望孩子升入重点学校。随着近年来择校之风愈演愈烈,择校费也“水涨船高”,目前在重庆已达到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择校大战”期间,重庆渝北区某中学的一份“自主招生方案”在网上广泛传播。该方案明确规定,中考联招成绩在640分以上的,正常录取;640分以下的,按分数段分别收取择校费3万-4万元;对于620分左右的考生,则按12万元起步、每差一分按5000元的价格收取择校费,学杂费、住宿费另外单独收取,且强调“已上报区教委备案执行”。
当地教育部门向记者解释,该方案是由学校两位不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参照往年招生方案“擅自发布”的。
多位知情教师和家长则向记者表示,虽然这份报价已较往年上涨,但在当地只能算“中等价位”。
“超级中学”的“生意经”:左手择校,右手掐尖
记者采访了解到,择校费是学校和家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为规避监管,学校在收取择校费时一般不给收据,更不会开发票,大部分家长择校心切,甘愿配合。
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副校长透露,近3年来该校以多种形式招收了择校生100余人,收取择校费近千万元,“无一例家长举报投诉”。
一些择校的热门中学一方面对低分考生收取高额择校费,另一方面对高分考生给予学费减免、进重点班等各种形式的奖励。
重庆两江新区一所中学在招生宣传时向考生承诺,630分上联招班,640分上实验班,655分上火箭班;位于重庆市合川区的一所中学则对650分以上考生予以第一学年学费减半,670分以上考生就读清北班、3年学费全免,680分以上考生还可获得高额奖学金。
为了争夺高分考生,一些重点中学“各显神通”,不惜砸重金与高分考生签约。遇到多校争夺时,各中学轮番竞价,最高出价达数十万元。为了防止考生签约后“变卦”,一些中学还以“游学”“素质拓展”为名,在填报志愿期间组织考生去外地,使得考生无法到教育部门指定的地点修改志愿。
“一手择校,一手掐尖,这就是一些‘超级中学’的‘生意经’。”原重庆市政府督学潘裕仁分析,这些学校收入囊中的择校费,除了奖励给教职工,还用于买断尖子生生源,以确保学校“入口”生源质量,从而实现“出口”高考成绩稳定,吸引更多家长考生前来择校就读。
“我们是百年名校,学校的这块金字招牌亮不亮,社会和家长还是要看高考成绩的。”一所重点中学校长表示无奈,“倘若不掐尖,学校没有最顶尖的生源,3年后的高考成绩就难以保证;而如果不收取择校费,学校就无法负担每年掐尖的大额支出,给老师们发放的奖励也将难以维持。”
三令五申仍屡禁不止,应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早在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2012年上半年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提出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2019年8月,重庆市对掐尖招生乱象进行专项整治,违规招生学校及相关人员被予以通报批评、减少招生计划、取消年度评优评先、扣发绩效工资等处分。
2019年12月,重庆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联合发文,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取消教育部门征收的普通高中择校费。
但是,今年招生过程中,当地再次出现掐尖招生和收取高额择校费现象,而且择校费收费还出现上涨。
多位重庆当地教育系统干部告诉记者,部分重点中学掐尖、择校等行为屡禁不止,使得当地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禁令成了“一纸空文”,这不仅使得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下降,也有损政府公信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公办高中是政府保障的公共教育资源,高额择校费不仅违反招生纪律,扰乱招生秩序,也加重了学生家长的教育经济负担,造成教育不公,对当地教育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专家分析,虽然近年来已有不少地区宣布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但择校生、择校费能否彻底取消,仍取决于政府部门是否能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熊丙奇等专家建议,治理高额择校费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要下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坚决禁止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保证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应保障公办高中投入,提升教育均衡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