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台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指南” 中韩举办青年影像大赛 讲述两国民间交往故事 “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700亿元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中印外长发表联合新闻稿,双方达成五点共识 王毅会见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 天津新增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记录中国抗战的真实图景 坚定维护多边主义 展现负责任大国历史担当——专家解读《中国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立场文件》 刘鹤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韦斯塔格共同主持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 提高国产陆地遥感卫星应用效能 卫星遥感应用年会举行 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 一线抗疫群英谱:与时间赛跑的钢铁战士 教师节怎么过?北京一零一中学为一位校园工人颁奖 今年前8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列数超去年全年 我国智能高铁“新标杆”京雄城际全线接触网贯通 山西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深挖文化使游读山西活态化展示 外交部:中欧班列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游移于色情边缘 社交网络刮起“茶艺照”风潮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5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综述:记中国驻英国使领馆协助学子、侨胞抗疫 国办:2020年年底前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内 七部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追忆陈定昌院士:中国精确制导主要奠基人 研制出首部激光雷达 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 河北推出直播带“岗” 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访白云边检站:疫情之下,用更好服务减少旅客通关“滞感” 蓬佩奥诬称中国渔船在厄瓜多尔附近公海“非法捕捞” 中方回应:均正常依法作业 王毅:上合组织应坚决防止世界重回“丛林时代”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成章接受审查调查 中国发布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立场文件 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集中推选会举行 深圳医生走进西藏察隅送光明 中韩专家共议“疫情下国际合作” 外交部:澳驻华使馆曾安排两名澳驻华记者进入使馆以躲避调查 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受贿案一审开庭 温州中院宣判一起走私柴油案 被告人偷逃税额超5亿元 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连续三年实现“两个只增不减” 陕西渭南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外交部:澳驻华使馆曾安排两名驻华记者进入使馆以躲避调查 完全超出领事保护范畴 外交部回应美方撤销中国留学生及研究人员签证 边远山区教师用“坚守”为孩子播种希望 “压力山大”,教师们的心理健康谁人懂? 江西1598个派出所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 维护妇幼权益 “荒凉”土地掘金记——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变奏曲” 海南:对10类环境违法行为举报者最高给予5万元奖励 非法获利1.18亿余元 内蒙古一恶势力集团获刑 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受贿案一审开庭 被控收受财物2389万余元 外交部回应美取消超过千名中国学生或研究人员签证:是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种族歧视 外交部回应蓬佩奥指责人民日报相关言论:故意碰瓷找茬 公告点题|9月10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我国出台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指南”

2020-09-11 09:28:41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 庞无忌)自然资源部10日消息称,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全面指导和规范各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为何开展“山水工程”?

长期以来,受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我国生态历史遗留问题多、保护修复任务重,生态保护修复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客观上存在各自为战的状况。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指出,我国生态修复工作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多以生态系统重建为途径,在人为活动辅助下创造或促进生态系统发展,修复目标或对象相对单一。

虽近年来核心理念发生转变,但范树印表示,目前保护修复实践的转变仍滞后于理念,存在保护修复目标单一,未体现生命共同体理念;工程系统性不够,各个子项目关联性不足;保护修复仍以工程措施为主等问题。

此番发布的《指南》明确提出,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综合运用科学、法律、政策、经济和公众参与等手段,统筹整合项目和资金,采取工程、技术、生物等多种措施,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生态要素进行保护和修复,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高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弹性,全面提升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指南》解决了此前的一些问题,例如:为解决保护修复对象单一,各项目系统性不足问题,《指南》明确指出:“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完整性,以江河湖流域、山体山脉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域划分,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为提升保护修复措施选择的科学性,《指南》还明确了“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等要求。

如何开展“山水工程”?

2016年-2018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实施了3批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此次发布的《指南》与此前的试点工程有何不同?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与以往生态保护修复相关工程相比,山水工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比如,在空间方面,《指南》明确工程实施范围不仅限于重要生态系统所在的生态空间,还包括与之密切关联的农业和城镇空间,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和用途管制下分区分类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体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思路。

此外,《指南》吸收了很多国际先进理念。《指南》提出,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要以生物多样性为重要目标,契合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连通性保护指南》要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总体目标一致。

《指南》的系统性、协同性还体现在层级和尺度的区分上。上述该负责人指出,由于“山水工程”是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实施的规模较大生态保护修复活动,因此需要区分不同层级开展工作,在不同尺度上确定不同的目标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上述该负责人介绍,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接国际生态修复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指南》划分了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场地三个尺度。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以及场地尺度下分别开展的工作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以及工程实施。(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