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盛利 林莉君
当山下崭新的彝式风格四合院建好之后,近80岁的马海拉曲老人却谢绝了搬迁。他说,“我在山上住了一辈子,搬不动了。”
老人的拒绝,起初让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河西呷多新村(以下简称呷多村)“第一书记”阿里伟坡难以理解。要知道,马海拉曲居住的山上,长年冰雪封山;他住旧茅草屋,下雨漏水,冬天透风;一年到头,简单的高寒作物换不了几个钱,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电都无法保障。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河西呷多新村。王延斌摄
在呷多村“改头换面”之前,越西县林草局产业站技术员阿里伟坡被派到村里扶贫。他用“震惊”两字来形容当时的印象:村里的房子大部分是危房,让人忧心;屋子里,黑乎乎的土豆就堆在床前,“人和土豆生活在一起”;750人的村子,482人是贫困人口……
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在很长时间里,呷多村的百姓基本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问题在于环境太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分析之后,阿里伟坡和同事们坚信,只有搬到环境更好、交通更便利、资源更丰富的地方,才能改变现状。
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明确用5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这是呷多村最初的希望。将希望落地,便有了今天这里的“旧貌换新颜”。不过,呷多村所在的瓦曲觉乡党委书记加瓦伍卡说,从旧茅草屋搬到新四合院,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从表面上看,马海拉曲不想搬,是“安土重迁”思想作祟。“我害怕坐车。”“从山上到山下,三个小时车程,死在车上怎么办?”老人的这个理由有些牵强。
当地干部多次上门动员后,终于摸清了老人的顾虑——老人没见过新房子,“口空无凭”当然说不动他。
借助手机,村干部将新房子的照片以及每家每户标配的沙发、电视、饭桌椅子、床、衣柜和碗柜等“六件套”展示给老人看……看得出,老人的态度有所松动。
新村风貌。王延斌 摄
新村风貌。王延斌 摄
阿里伟坡说,我们后来采取了策略,先做通老人女儿的工作,最终让老人放下了顾虑。他强调:“老人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易地搬迁,马海拉曲的顾虑具有普遍性,但并不能代表全部。
“刚搬来时,还要回老家看病。”呷多村贫困户吉足拉比被安置到西北部的新民镇。在搬迁初期,由于户口等档案尚未迁移,他免费体检、医疗报销等都要往老家跑。
更麻烦的是孩子上学。阿里伟坡说,按照此前规定,搬迁群众子女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读书,若要在新民镇读书,就需两地开证明:迁出地证明有此人,迁入地证明在此居住……
解决新问题需要摸索新方法。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三个月前,越西县开始探索“联合组团”片区治理模式,明确“帮扶责任人”,让干部代替群众跑腿,慢慢解决了后者的难题,并逐步完善了制度。
不仅要安居,更要乐业
8月28日,27岁的吉瓦阿木出现在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活动广场上。一曲优美的《山风一样自由》歌曲,透露出这位年轻人的音乐功底。从小喜欢唱歌的吉瓦阿木去年年底搬到这里,并迅速适应了这里。
但是,像阿里伟坡面临的棘手问题一样,城北感恩社区的书记莫色古布子也在专门组织队伍解决难题。
扶贫开发剪影。王延斌 摄
莫色古布子说,有些住户没有接触过空气开关、下水道等水电部件,遇到开关跳闸、下水道堵塞等问题一筹莫展;有些群众水不会用,电不会用,甚至马桶不会用,我们就专门开设夜校,每天培训;到了缴纳水费、物业费的时候,有些居民并不理解:用水还需要花钱?
这些旧习俗与新环境的正面碰撞,正是易地扶贫的种种难题,都需要党员干部一一面对,认真作答,妥善解决。
一切在慢慢变好。
马海拉曲已尝到了易地搬迁的甜头:原先,在山上吃上一次豆腐是奢侈的事情,因为下一次山不容易;如今,想吃豆腐,随买随吃。原先,在山上吃水是个大问题,夏天还好,冬天就不好找水;现在,水、电随便用。
阿里伟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分给贫困户的新房子,以一百平为例,他们自筹资金1万元,政府补贴17.5万元。而这17.5万元,对贫困户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焕然一新的河西呷多新村,配套了新幼儿园,来了新老师,村里的孩子们不需要再步行一个小时、爬山涉水上学。家门口上学,孩子们高兴,家长们高兴。易地扶贫搬迁,将细节做到了百姓心坎里。
当然,搬进了新居的贫困户,不仅要安居,更要乐业。 瓦曲觉乡党委书记加瓦伍卡将这些贫困户“精准区分”:呷多村的群众一部分出去打工,一部分被安排到村里公益岗位上,那些年龄大的由财政“兜底”;村里的苹果基地、中药材基地都有贫困户的股份,让他们参与分红……
呷多村由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援建,但新村居的建成并不意味着结束。后者又投资建起了养牛场……让勤快的村民都有活干。加瓦伍卡说,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训,让全乡的16岁至59岁的贫困户劳动力都有了“一技之长”。
作为参与者,看到呷多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阿里伟坡干“第一书记”也上了瘾。他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新规划:第一,要帮助村民们从生活习惯上尽快适应新生活;第二,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视频由作者提供
编辑:刘义阳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