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诺奖得主施蒂格利茨文章:疫情中应优先采取哪些经济措施
参考消息网7月14日报道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9日刊发题为《疫情中经济的优先事项》的文章,作者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作者认为,在新冠病毒很可能长期伴随我们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公共支出投资,特别是在绿色转型方面,比起减税能带来更多的好处。文章摘编如下:
世界上各个经济体为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而开始实施“封锁”政策的时间并不长,但感觉像过了上百年。在危机初期,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只需暂停一段时间,重新开放后就会快速反弹。花两个月时间精心呵护,再加上大量资金的支持,经济将继续高歌猛进。
大流行后的经济很可能会萎靡不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2021年底,全球经济规模将勉强超过2019年底,而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规模仍将缩小约4%。
当前的经济前景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待。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支出将会下降,这是由于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疲软;破产潮将摧毁组织化、信息化的资本;大流行演变难以预测、设计政策不知如何下手,政府只能采取高强度预防措施。
同时,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病毒似乎把包含人类密切接触的活动视为征税对象,如果人类要进行这些活动,就要付出健康等代价。于是,病毒将继续推动消费和生产模式的巨大变化,进而带来更广泛的结构性转变。
从经济理论和历史中我们均得知,要应对这种转变,单靠市场并不够,尤其是考虑到这种转变是如此突然。要把航空公司的员工转变成Zoom技术人员并不容易。
此外,就大流行而言,将产生另一种影响:不平等加剧。由于机器不会被病毒感染,因此它们对雇主来说相对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在使用相对非熟练劳动力的承包行业。而且,由于低收入人群在基本生活用品上的支出比率比上层人群更高,任何由自动化驱动的不平等加剧都将是收缩性的。
在这些问题之外,导致悲观情绪还有两个原因。首先,尽管货币政策可以帮助一些企业应对暂时的流动性限制问题,就像2008年至2009年大衰退期间那样,但它既无法解决偿付能力问题,也无法在利率已经接近于零的情况下刺激经济。
自危机开始以来,短期优先事项一直很明确。最明显的是,必须解决卫生紧急情况,保护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流动性政策以防止不必要的破产情况、维持工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等政策,对于确保企业抓住机会、迅速重启来说,这些对策至关重要。
但即使这些要点显而易见,我们仍要作出艰难的选择。我们不应该救助那些在危机前就已经在走下坡路的公司,这样做只会制造“僵尸”企业,最终限制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几乎可以肯定,美联储用资产购买计划支持垃圾债券市场的决定是一个错误。政府不应该保护受自身愚蠢行为之害的公司。
由于新冠病毒很可能长期伴随我们,我们还有时间确保支出能用在我们的优先事项。有针对性的公共支出投资——特别是在绿色转型方面——比起减税能带来更多的好处。这将是及时的、劳动力需求高的、刺激程度强的公共支出,会有助于解决失业率不断飙升的问题。采取大规模、持续的复苏计划有着充分的经济学依据。这些计划将稳住,或使它们更接近其所宣称想到的社会状况。
图说:6月27日,人们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观光。 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