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萨6月30日电 题:西藏最西端机场通航十周年:“天边阿里”若比邻
作者 张伟
7月1日,位于西藏最西部阿里地区的昆莎机场将迎来通航十周年。相较雪域高原另外4座通航机场,昆莎机场不论规模,还是货邮吞吐量都不突出,但因让“天边阿里”畅达中国各地,而广为人知。
从40小时到2小时——“天边阿里”不再遥远
阿里地区国土面积33.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极为不便。
过去人们常说“天上的阿里,天边的阿里”,指的就是阿里的远。数据显示,阿里地区行政公署(简称“阿里行署”)所在地噶尔县狮泉河镇距周边最近城市——新疆和田市1300多公里,离西藏首府拉萨市超过1400公里,距中国首都北京约5100公里。
“过去从阿里到拉萨,路况较差,单程用时一般要4至5天,甚至1周。”据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简称“民航西藏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19国道开通后,驱车也要40个小时。2010年7月1日,昆莎机场通航,拉萨直飞阿里的航班只需2个小时。
生命线也是幸福线——“天边阿里”换新颜
截至目前,昆莎机场开通航线4条,执飞航空公司3家,通航拉萨、新疆喀什、乌鲁木齐、陕西西安4座城市,累计保障航班7169架次,运输旅客491367人次,运输物资365吨。如今民众从阿里乘飞机出发,1日之内即可畅达中国各地。
阿里行署常务副专员袁富国说,昆莎机场通航,向世人揭开了阿里的神秘面纱。冈仁波齐峰、古格王朝遗址、札达土林,还有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玛旁雍错等优质稀缺旅游资源更易到达,内地游客往来阿里也更为快速、便捷、频繁。
官方数据显示,阿里游客接待量从2010年的6.13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09.9万人次,年均增长38%,旅游收入从2010年的0.6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19年的13.74亿元,年均增长42%。
阿里社会经济也迎来飞速发展,不只内地运来的蔬菜、水果应有尽有,以前不敢想的海鲜也端上餐桌,阿里各族民众与内地同享电商时代便利,“空中生命线”让大病救治也有了可靠保障,外出务工、异地求学更为快捷便利。
“生命禁区”架起“空中金桥”——安全运营已10年
昆莎机场机场海拔4274米,是世界海拔第四高的民用高高原机场。所在地高寒缺氧,全年9个月在0摄氏度以下,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1摄氏度,年平均大风天数69天,最大风速达35米每秒,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被称为“生命禁区”。
自2007年5月动工以来,昆莎机场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克服材料运输距离长、年有效施工期短等不利因素,用时3年即完成机场建设,为解决高寒永久冻土层,及河谷地区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对跑道及建筑物的影响,硬生生用砂石把原有地面填高了5至7米。
在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机长许琰看来,通航之初,飞往阿里的航线位列中国最难执飞的航线,天气不定、高寒缺氧、航油保障困难,特别是受当地海拔高、空气稀薄等影响,飞机性能衰减明显,最严重时每架航班载运量不足30人。
此外,机场气候条件复杂,飞机进近中会遇到风切变,大风、冰雪等极端天气多发,低温条件下设备的运行、排故、维修,电力不稳定都是民航西藏区局阿里航站(简称“阿里航站”)面临的困难。
一群进站时平均年龄25岁的通航保障人员,依靠精细分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确保通航10年来,阿里航站安全态势总体平稳的同时,还开创了可复制推广的高高原机场运行经验。
“昆莎机场云层稀薄导致地面升温较快,为保证飞行安全,还需对飞机载运量做临时性调整。”阿里航站地面服务部副经理梁惠妍说,经过不懈努力,昆莎机场通航10年,已从最初每架航班运载30多人,上升到现在50多人。(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