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停课不停学”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直面城乡数字鸿沟

2020-05-30 09:27:32来源:中国青年报

后疫情时代 在线教育直面城乡数字鸿沟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全国大中小学的师生共同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在线教育实践。这场实践呈现出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也凸显城乡间的数字教育差距。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不会“退场”,将继续重构未来教育形态。在线教育究竟是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还是会在无形中扩大城乡教育鸿沟?在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看来,在线教育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能够给乡村学生提供更高质量教育的可能”。

如何让在线教育在推进城乡教育公平中发挥更大作用?近日,参加全国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就此话题进行了讨论。

数字教育鸿沟是否在扩大

民进中央今年两会的重点提案《关于加快建立“互联网+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提出,教育信息化中的“数字教育”鸿沟日益扩大,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教育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教育互联网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学校教育形态,而在广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育却仍然靠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来运行。

这提案中的短短几行字,却是南方某省乡村教师柯宁(化名)所在村小面临的现实困境。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几年,县城中的学校借着教育信息化的“春风”,硬件条件的确大有改观,他所在的村小最大的变化是多了20台电脑。但是,“不少村小的电脑室都是‘摆设’,因为学校里懂电脑最基本操作的老师寥寥无几”。

据柯宁观察,其所在乡镇的老师平均年龄约为45岁,电脑操作水平较低,有时参加计算机操作培训也就是走个过场。他所在的村小,目前只有六年级的班级在上学期刚安装了数字化教学平台,“一至五年级还没安装,但即便安装了,老师也不太会用,个别学校干脆关着平台,依然保持原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

疫情期间,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帮扶和指导,柯宁所在村小的老师基本上都掌握了某在线教育平台的直播课程操作,但学生的家庭网络条件却成了“硬伤”,“村里没有几个家庭装宽带,加上手机信号不稳定,学生正常听一节网课都是个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告诉记者,其所在研究院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居家学习的学生中,有1/3的学生家中没有可用于网络学习的电脑,10.41%的学生家中没有安装互联网。

“教育信息化既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也可以扩大教育鸿沟。但事实上,从整体上讲,现在的教育信息化不是在缩小教育差距,恰恰相反是在扩大教育差距。”在张志勇看来,我们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数字教育鸿沟的挑战,这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教育公共政策问题。

借“新基建”建好教育信息化的“路”与“车”

网络技术、硬件设备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的“路”与“车”,但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面临不同的境遇。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他所在的学校于今年1月底紧急启动了筹备已久的“匡园云校”在线教育平台,全部师生上网,学生可在政治老师的直播课堂上了解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方式,跟着体育老师的视频直播跳健美操,还可“云端”连线厨艺大师学做卤肉饭……

一名来自河北省农村的高中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疫情期间上网课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卡顿,加上网课形式较为单一,有时遇到卡顿,他就自己玩去了。

“在线教育相应的技术支持与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财政支持情况密切相关。”唐江澎坦言,“即便是在江苏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像我们这样的学校依然很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指出,很多学校设施设备并不能支持或适用网络平台,并且东中西部差异非常大,西部深度贫困地区大部分学校的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很难适应在线教学的现实需要。

此次全国两会期间,包括唐江澎在内的16位委员共同建议,加快建设中国教育专用网络,将教育专网建设列入国家教育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尽快立项并启动建设。张志勇也认为,国家应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建设纳入“新基建”。

其实,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比如提出“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但是,正如民进中央的《提案》所言,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国家、省级平台建设,至今没有明确市、县层面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不少县(市、区)由于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县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需要,一些学校仍在走“以校为本”的信息化老路,热衷于“自己建平台、自己配硬件、自己搞应用软件开发”,导致重复建设开发,既造成了大量的教育投入浪费,又因运营维护等需要给学校造成沉重负担。

张志勇认为,必须确立市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国家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创新公共教育平台建设模式,以县域为单位走集约化与集成化建设道路,停止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教育平台开发的老路。

如何确保“软件”不掉队

即便“硬件”达了标,那“软件”层面的差距又该如何弥补?支持乡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是不是简单地把先进地区的课堂直接通过互联网传输过去?《提案》的建议是:通过探索建立“双师教学”体系,开发“智慧学伴”工具等方式,建立发达地区教师和乡村教师协同的全新教学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琛认为,应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普及化培训与个别化培训相结合、面对面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着重提升教师设计在线课程的基本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能力。

张志勇建议,国家应从战略高度尽快启动实施教育技术高端人才建设计划,加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包括以县电教馆为基础,建立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指导学校教育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等。

在此次疫情期间,朱永新和他的团队也发现,一个人可能要装十几个App才能完成各种各样的学习。“能不能有一个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的教育需求的平台呢?”朱永新就民进中央的《提案》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应当由国家建设教育资源平台,甄选、整合覆盖从“摇篮”到“坟墓”各年龄段所需的教育资源。

张志勇认为,政府应该大力支持、鼓励建设一个开放、灵活、有创造性的课程资源市场。相应的,国家应建立课程资源的专业标准和准入机制,建立服务全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安全、专业的课程资源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30日 03 版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