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5月2日电(记者 胡亦心)小作坊,是传统美食的乡土回声,是绵柔细婉的乡愁。在特殊时期,如何让小作坊焕发生机?5月1日,“浙”里好吃小作坊“名特优”食品网上集市在天猫(淘宝)专属页面上线。
杭州临安的坚果、宁波的水磨年糕、台州的腊肉、衢州龙游的酥饼、舟山普陀山的观音饼……这些来自浙江省各地的特色美食,都将通过网上集市,走进千家万户,向世界分享“浙里好吃”。
地方美食搭上互联网快车道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与阿里巴巴合作,一起为浙江名特优小作坊“代言”,就是想让地方美食搭上互联网快车道,为食品小作坊和小微企业打开一条全新的销售道路,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作用,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缓解疫情对食品小微企业的负面影响。
据介绍,首期参加“云集市”的产品是从浙江省已获评“名特优”作坊中优选出的200余种产品,消费者在手机淘宝上搜索“浙里好吃”,即可一键直达相关页面;消费者还可以在手机淘宝首页的“天猫美食”频道中,找到“家乡的味道”栏目,就能看到上百种浙江各地美食。
住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的毛女士对老家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新塘边镇的米粉干情有独钟,在以前,总要托老乡代买,如今可以在“浙”里好吃下单淘到,便捷的途径,让她能随时“一饱口福”。
宁波玉祥泰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初,在此之前是路边一家卖牛肉面的“小作坊”,因为口味“地道”积累了一大批粉丝。2016年,在宁波市奉化区政府的帮助下,主营奉化牛肉干面、奉化地方特色私房菜、奉化地方特色小吃美食的“小作坊”有了自己的品牌。
主营线下的玉祥泰在2019年年底,开始了电商之路。“疫情对线下食品销售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政府也在通过不同方式帮助我们这些小微企业来做推广,多曝光,有流量的引入,对我们销售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玉祥泰企业负责人说。
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在云集市开放前,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委托浙江省食药检院,对此次参与活动的144家名特优小作坊的产品进行抽检,抽检合格方能进入云集市。
“我们希望通过集市聚焦浙江省名特优小作坊,以优质小作坊上线开店、大品牌带动小作坊美食等方式数字化赋能,推送地道浙江好味道,推动浙江地方美食经济,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识到浙江美食的魅力。”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低散乱”走向“小而优”
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原来“低散乱”的食品作坊,向小而美、小而优的地方特色名片转变,小作坊重新焕发生机。
在金华市兰溪里宅村的豆制品加工集聚区,锅灶柴火改成了蒸汽;衢州常山的贡面集聚区,改造成了集生产加工、品鉴和食安科普为一体的加工园区;在温州苍南矾山,投资3000万元的苍南矾山肉燕产业园运作;宁波通过一坊一码,一坊一策的小作坊提升改造方案,宁海麻糍有了独特的身份证;在丽水松阳,传统豆腐作坊、米酒工坊、红糖工坊等各具特色的美食,构成乡村文化旅游的新生态系统……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浙江省坚持示范引领、提质扩面,组织开展名特优食品作坊和亮化达标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创建工作,目前已创建1870家;推动小作坊入园加工,至目前,浙江省共建成小微食品加工园区20个。此外,浙江将小作坊传统食品生产加工与农旅、文旅、工旅等项目有机结合,注入文化内涵,探索饮食文化宣传推广和电商销售有机结合。
温州为唐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为唐公肉燕”始于民国三十四年,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店,先后获得“浙江省名特优食品作坊”“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等荣誉。
随着企业的改造提升,“为唐公肉燕”的制作也从此前的家庭手工坊模式进入到了现代化厂房生产模式。“如今,我们都是按照相关的食品标准、卫生标准生产制作肉燕,厂房配备了杀菌消毒、质量检测等设备,在整个食品安全方面有了质的提升。”温州为唐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当下,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探索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小作坊治理之路,浙江省食品小作坊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也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网上集市聚焦浙江省名特优小作坊,是平台治理协同市场监管的创新举措。只有用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实现扶优汰劣,变管理为服务,才能在数字时代让治理创造更多新价值。”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治理部副总裁肖水贤说。(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