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改善
新华社西宁4月29日电(记者沐铁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青海省气象局28日联合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气象公报(2019年)》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开展后(2016年-2019年)与开展前十年(2006年-2015年)平均相比,园区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改善,固碳释氧量增加,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体面积增大。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气象公报(2019年)》基于卫星遥感和气象数据,对2019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植被生态质量、荒漠化土地、牧草物候及产量、积雪面积及日数、土壤含水量、冻土变化和湖泊面积进行了监测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园区内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
公报显示,2019年园区年平均气温为-2.0摄氏度,年降水量516.9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318.7小时。与近十年平均相比,2019年园区年平均气温偏低,年降水量偏多,年日照时数偏少,水热条件匹配一般,园区植被生态质量整体略偏好,2000年以来园区植被生态质量总体趋好。
园区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园区西北部,在澜沧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有零星分布,以轻度荒漠化为主。2019年园区牧草返青主要集中在5月中下旬,9月以后牧草陆续黄枯,与近十年平均相比,牧草生育期长度持平略延长。2019年园区牧草长势年景评价为“平年”。
2019年积雪季(2018年10月-2019年5月)园区积雪面积较近十年平均增大3.4倍,积雪日数较近十年平均偏多18天。2019年园区土壤含水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园区年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较近十年平均整体持平略减。2019年园区典型湖泊面积与近十年相比整体增大,近年来局部湖泊形成高原湖链。 【编辑:丁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