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上亿条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 漏洞在哪?如何保护?

2019-11-22 15:41:24来源:

最近,江苏淮安警方通报,在公安部督办下,他们以“打链条、打平台、打团伙”为目标,依法打击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缓存公民个人信息1亿余条。如此海量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漏洞在哪里?大数据时代如何扎紧公民信息保护篱笆?

11月20日,《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岳运生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进行评论。

个人信息泄露 漏洞在哪儿?

新闻链接:公安部针对此案暴露出的行业乱象,全面开展了打击整治工作。截至目前,警方共立案侦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8人,缴获公民个人信息4.68亿余条,涉案金额9400余万元,涉案公司非法缓存的公民身份认证数据已全部收缴。

岳运生:法律规定很健全 执行待加强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 岳运生:现代社会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手机上就有很多App,这些App都可以采集个人信息。即使不用智能手机,买房、买车、办理业务、贷款等很多渠道,你的信息都有可能被泄露。现在采集信息的渠道太多,你的信息被人采集后,又有人需要你的个人信息来产生利益。其实,围绕个人信息保护在法律规定层面很健全,但是在执行层面确实难度较大。

刘戈:个人信息更值钱 惩罚难度加大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如今,个人信息比以前越来越值钱了,惩罚难度也加大了,为什么呢?个人信息越值钱,一些人从非法渠道获取信息的意愿就更强了。以前获取的信息可能只是电话号码或门牌号,而现在的大数据时代,众多平台根据获取的个人信息能更精准达到商业目的,而一旦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得,可能会更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等方面的犯罪行为。

个人信息安全 如何扎紧篱笆?

新闻链接: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包括犯罪有组织化,“产业化”色彩浓厚。19.16%的网络诈骗案件具有精准诈骗的特征,即不法分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

岳运生:提高保护意识 加大执法力度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 岳运生:对于刑法相关规定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定义:非法获取、出售通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或者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通信信息、交易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的,或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都可入罪。法律规定很清楚,但现在的科技手段导致执法时在搜集证据等方面有一定困难,另外涉及的量也很大。

要扎紧个人信息保护的“篱笆”,首先,每个人要提高保护意识。第二,要加大执法力度。魔高一尺,要道高一丈,科技手段在更新,在打击违法犯罪时也要利用大数据,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我相信,问题会得到有效遏制。

刘戈:信息平台要把好第一道关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我国互联网经济非常活跃,网络信息平台成长迅速,也聚集了大量用户。广大用户群体不仅意味着价值,还意味着责任。对众多信息平台来说,要守好第一道关,共同促进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