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0月12日电 (记者 李姝徵)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揭牌近两个月之际,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12日举行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建设推进会。
资料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龚建村当日在现场介绍,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当日起正式竣工启用,北区能够同时承担30到50颗吨级卫星的研制,并具备同时承担100颗以上微纳卫星的研制能力;而后续南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具备承担600颗商业微纳卫星的研制生产能力。
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项目自2016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起就跑出“临港速度”:1年内完成全部前期审批流程、1年内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施工。从洼地渔场到建成3.6万平方米、拥有7个卫星总装大厅的“庞然大物”,该项目总投资9.9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
据介绍,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将主要承担通信、导航、遥感等国家装备型号任务的组批生产制造。
作为临港卫星研制基地计划中的第一期项目,北区的启用仅仅是临港新片区在小微卫星领域的“扬帆初航”。
当日现场,还举行了二期项目——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南区的开工培土奠基仪式。据此间官方介绍,南区项目计划建设一间卫星创新工厂,构建卫星全流程规划管理及云数据支撑平台、面向精益化智慧化卫星AIT平台等5大卫星研制专用和共用平台,支撑未来10年内600余颗商业微纳卫星的批量生产。该项目计划2021年底竣工投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