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在开放学习中走向“微笑曲线”上端
新华社长沙9月29日电 题:中国陶瓷在开放学习中走向“微笑曲线”上端
新华社记者阳建
醴陵的釉下五彩瓶,唐山的手绘陶瓷象棋,潮州的黑檀木瓷板画,深圳的“西湖蓝”夫人瓷……正在中国陶瓷主产地之一——湖南省醴陵市举办的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上,精致绚丽的中国陶瓷,仿佛让人置身艺术的殿堂。
在这个国际陶瓷业界交流平台上,中国的陶瓷产品与来自英国、意大利、日本等21个国家的陶瓷品牌同场“竞技”。
中国是传统的陶瓷生产大国,但过去由于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更新慢、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陶瓷产品因技术、工艺、质量更好,而占据了生产链的高端。
近年来,中国陶瓷产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产品质量、品牌附加值都在逐步提升,整个行业不断向“微笑曲线”上端迁移。
“以前,有国外经销商反映,卖一个日本盘子的收入相当于卖一个货柜的中国瓷器。”深圳国瓷永丰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监邹惠红说,过去,中国陶瓷的附加值整体偏低,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走。现在,这种现象正在改变,中国陶瓷的高端产品越来越多,技术、品质上来了,价格也慢慢上来了。
醴陵是釉下五彩瓷原产地,是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为了改变陶瓷产业“弱、散、小”的局面,醴陵陶瓷探索走开放融合、创新之路,一方面吸收国外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加强文化创意,提升陶瓷的品质与附加值。
据了解,过去几年,醴陵建立了6个陶瓷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23个陶瓷产品研发中心。如今,当地陶瓷业产值增加到700亿元,产业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其中湖南华联瓷业已拥有130多项核心技术专利,产品器型近6万种、花面约3万款、釉色近2万种。
在5号展厅,硕大的特高压柱式绝缘子引人注目。“我国高压绝缘子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ABB、西门子等国际巨头都采购了醴陵的电瓷产品。”湖南阳东电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部长李启建说,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该公司电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即使在贸易战阴云下,产品出口依然保持稳定增长。
英国Wedgwood等国际一流陶瓷品牌,也高度认可中国陶瓷产业的“脱胎换骨”。“从行业整体而言,中国陶瓷以前更多是做量,而如今进步巨大,从器型到配套再到品牌,都在不断改进。”Wedgwood客户经理周骥海表示,近年来,中国陶瓷行业主动引进新设备、学习新技术、借鉴新理念,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除了瓷器,全自动数控滚压成型生产线等陶瓷生产设备,也是本次瓷博会的一大亮点。生产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保证了陶瓷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被认为是中国陶瓷产业在“微笑曲线”爬升的重要支撑。
“我们最初是引进日本企业的陶瓷生产装备技术,之后不断学习与突破,研发了更适合中国本土陶瓷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已拿到60多项技术专利。”佛山市南海鑫隆机工机械有限公司营业事务部部长曾丽涓表示,既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也要有自己的突破创新。
附加值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前景。受访业内人士反映,中国陶瓷在技术、品质改善的同时,仍需在品牌培育、提高定价权等方面努力,只有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有突破,才能让这个中国传统产业稳固地向“微笑曲线”上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