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70周年时评征文】四代人的读书“路”

2019-09-12 15:43:06来源:宣讲家网

1993年,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这一年里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于中国上海举办、影响两岸关系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成功举行、中国银行重返欧洲市场……这一年里,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上,都扎下了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也正是在这一年里,我出生了,开始与千万名中国公民一起,见证起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过往的历史,我虽从未亲身经历,但从爷爷撰写的家族自传及老人们的口耳相传中,依稀也能了解个大概。同样渴求知识的四代人,却因时代的变迁,形成了四代不同的读书“路”。那些或艰难困苦或激动人心的历史,烙印于我家族谱的同时,也映照出我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兴衰荣辱,共同描绘出百年来中华民族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强盛的浓墨画卷。

曾祖父出生于旧时的书香世家,启蒙于私塾的四书五经,年轻时也入读过一些新校。按照爷爷的话来说,算是一位颇有话语权的乡绅。时局动荡,曾领着父老乡亲,投身军旅,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负了伤,便回到了旧宅。他与彼时大多数青年人一般,一腔热血,不为名利,读书只为救中国。

爷爷幼时,家中兄长众多,而爷爷是最小的一个。适逢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日本鬼子时常进村扫荡,爷爷一家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更别提读书识字了。待到新中国成立,爷爷早已过了启蒙的年纪,匆匆小学毕业,权当不是文盲。爷爷常常回忆起当初小升初的那场考试,说起那篇语文作文,说起他是当时全县的第一名,说起因过了年纪而没有读上的初中,眼里既有自豪又满含遗憾。

兴许是为了弥补自身的遗憾,爷爷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爸爸姊妹六个,皆在爷爷的棍棒下,考了出去。彼时的农业户口,若非考上职业学院或大学,否则就得留在乡里种田,除了读书,似乎别无出路。爷爷奶奶养活六个孩子,本就艰难,还得供养他们上学读书,只得没日没夜的干活做工。听爸爸讲,好几次,爷爷困得受不了,直接歪倒在了路边的田埂子上,一夜寒风袭来,人都冻僵了,幸亏年轻身体底子好,否则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有子女心疼爷爷奶奶,提出不愿继续读书,想跟着爷爷奶奶做工,赚取工分,补贴家用。听爸爸讲,爷爷发了好大的火。具体说了些什么,爸爸没有详说,只说这一次之后,爸爸他们读书得更卖力了,而那位懂事的孩子,也早早地考取了中专,当上了幼师。

到了我这一代,倒是有些放任自由了。兴许是爸妈小时候被逼得太紧,不愿将这种痛苦强加于我;兴许是他们俩都得上班,无暇监督我的学业;也兴许是祖国的飞速发展,让他们觉得读书并非唯一的一条道路罢。总之,各种艺术班成了我的托管所,公立学校的课程上完后,我便会欢快地拿起我的各类工具,前往我的艺术天堂。在那里,我学习声乐、相声,跳起了婀娜多姿的民族舞,挥舞着油画棒勾勒着各种卡通人物;在那里我考取了各类等级证书、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在那里我甚至当上了小老师、小商人,收了好几个学生,展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好在公立学校的老师们都相当负责,并没有让我就此沉浸在艺术的天堂里,反复讲解错题,为我的偏科开小灶,终于一路护佑着我小考、中考、高考、保研,让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艺术终究成了我美味的精神食粮。

我家四代读书“路”,有困难、坎坷、曲折、坦途,不变的是“坚持”,是书香家风的传承。我们常常回忆过往,但更需要思考未来。进入新时代,学习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不负好时代,共同学习,继续奋斗!(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912/1058700.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办事处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email protected],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