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农家书屋成为甘肃农村精神文化家园

2019-09-07 18:25:48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9月7日电 题:惠农家、富脑袋——农家书屋成为甘肃农村精神文化家园

新华社记者文静

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三角城镇高墩营村的农家书屋里,34岁的钱立君站在书架前翻看图书。30多平方米的书屋里,数十个书架上分类摆放着各类书籍,整齐有序,一目了然。

“农业科普方面的书是我的最爱,里面有很多有用的技巧。”钱立君是高墩营村的村民,以种植高原夏菜为生。农闲时,他每周来书屋三四次,看书琢磨种菜窍门。

刚开始种菜,钱立君遇到不少麻烦。有一年地里种的莲花菜害了病,种下去20多天就打蔫儿。他抓耳挠腮,束手无策。乡亲们建议他,去农家书屋翻翻书。

“刚开始我不信,书本本上还能管地里?”钱立君说。但无奈之下,他还是去了。没想到,他看不上的书本本还真给菜“治了病”。对照书本,钱立君诊断自家莲花菜得了黄萎病。根据书上的方法,他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给菜对症下药,不久就药到病除。

景正红是书屋管理员,她告诉记者,这里的农家书屋是甘肃省2005年首批建设的农家书屋之一。书屋重点配了一批农业科普方面书籍,能让村民们生产生活受益,很受当地村民欢迎。

“以前大家都是凑在一起打牌,现在闲下来就聚在书屋交流种菜经验。”景正红说。

除了发挥农业科普作用,农家书屋更是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乐园和“第二课堂”。

数据显示,少年儿童阅读已成为农家书屋的主要工作重点之一。2019年,农家书屋的配书总量中少儿类图书占比达到41%。

76岁的管理员李华忠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跑马泉镇什字坪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他每天都要按时上班。

“孩子们放学后家里没人,父母在外务工还没回来,他们就来书屋上自习、看书,既能增长知识,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港湾。”李华忠说。

什字坪村位于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村民多在周边务工,晚上才能回家,孩子放学后无处可去。自从农家书屋建成后,这里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课堂”。

李华忠介绍,前来看书的多为中小学生。和城市孩子相比,这里的学生获取知识渠道较少,农家书屋成为他们接触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有效解决了放学后“孩子去哪儿”的问题。

为了方便孩子们随时看书,李华忠每天按时开放书屋,还取消了押金制度。目前,书屋藏书达3000多册,基本满足了村民们的看书需求。

李华忠还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百宝箱”:一个装着镊子、锥子、铁丝等工具的布袋。“有些书因为借的人多,快散架了,我闲下来就用锥子和铁丝把它重新串起来,就又能看了。”

据了解,2012年,甘肃省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甘肃省共建成各类书屋17200个。农家书屋正在成为甘肃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家园。

近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19年农家书屋阅读示范活动暨“百草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启动仪式在甘肃张掖举行。活动期间,中央及地方共计31家出版发行单位为甘肃省农家书屋捐赠图书约200万码洋。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董伊薇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建成农家书屋58.7万个,累计配送图书达11.6亿册。其中,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达12.5万家,提供数字阅读内容近百万种。

“甘肃是农家书屋的试点省份之一。通过深化延伸服务,甘肃解决了农家书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为5760所农村幼儿园建‘小书架’、启动‘百草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和全国模范带动作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董伊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