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曝光 16个典型案例
昨天,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新一轮首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完成督察进驻,目前已曝光典型案例16个。针对案例中发现的不少老问题,其表示,各地对存在的老问题千万不要抱着妄想和幻想,生态环境部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紧盯问题不放松。
环保督察
“对老问题不要存侥幸心理”
2019年7月10日至8月15日,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顺利完成对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中央企业的督察进驻工作。在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央企被首次纳入督察对象。近日,督察组陆续发布典型案例,中国五矿和中国化工多次上榜。典型案例曝光部分企业子公司长期存在侥幸心理,对督察问题虚假整改,集团公司缺乏环保责任传导机制,没有承担起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等。
刘友宾表示,央企是保障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力量。下一步,生态环境部会督促央企与地方政府共同行动,进一步压实责任,解决督察中发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央企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和标兵。
此外,在此次已曝光的典型案例中,有不少案例为首轮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还有部分问题存在十余年迟迟未得到解决。刘友宾表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明显特点是坚持问题导向,目前公布的案例中有的是老面孔、老问题,之所以再次公布,主要是表明生态环境部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紧盯问题不放松。“各地对老问题千万不要抱着妄想和幻想,不要以为虚假整改、敷衍整改就可以蒙混过关”。
空气质量
应对气候变化将纳入“十四五”规划
针对“如何看待今年1月至7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的这一提问,刘友宾解释称,今年1月至2月,受厄尔尼诺影响,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边界层高度大幅降低,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极端不利。5月至7月,华北、华东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日最高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1.9℃、0.1℃,较2018年同期分别偏高0.9℃、1.0℃;华北地区降水偏少,累计降水18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7%,较2018年同期偏少40%。此外,受持续高温少雨和强太阳辐射影响,大气光化学反应活跃,致一些地方发生臭氧污染问题。
“空气质量的波动,充分说明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既要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刘友宾称。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我国将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并且与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领域更好地衔接。
碳排放
达峰行动或制定明确路线图
近期,有专家学者撰文指出,在当前政策下,中国可能无法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承诺。对此,李高表示,在中国能否实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这个问题上,需要强调两个“不要低估”,即既不要低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这些目标的难度,也不要低估中国政府为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努力的决心。
李高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实施强有力的碳强度下降控制目标,积极稳妥地支持、鼓励部分地方行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明确的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届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将进入平稳有效的运行阶段。
文/本报记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