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缔造山乡巨变
郑 杨
在坪围村党群服务中心,每天都有工作人员为村民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郑 杨摄
福源果场的水果采摘园,每到节假日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郑 杨摄
脱贫户杨光明在自家修缮一新的小楼前给蔬菜浇水。郑 杨摄
3年来,广东省15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4.54%降至0.3%以下,昔日破败的山村变成了今日宜人的景点,乡亲们脸上泛起了笑容……谁是这南粤山乡巨变的缔造者?在坪围村,我找到了答案。
村子富不富,还看村干部。广东省连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计划这3年,为贫困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钱、不是物,而是好传统、好干部。
在坪围村,“80后”驻村第一书记蓝诗、“70后”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志坚和“60后”村党支部书记李远通,融洽如兄弟,“三驾马车”联动,闯出了产业扶贫新路,筑起了扶贫攻坚堡垒。他们因何能做到?蹲点期间的所见所闻为记者揭示了答案:因为扶贫干部都有“三颗心”——爱心、公心、成事之心。
这爱心,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如来自深圳的刘志坚,孩子身患罕见病需要人长期精心照料,家中父母和妻子却深明大义,支持他驻村扶贫。妻子说:“放心去吧,这也是为孩子积福。”3年来,他每天只能通过微信为孩子辅导功课,却与村里61户贫困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3年期满,他主动申请再留两年,不到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决不撤离。
这公心,是公正无私、因公废私的胸怀。李远通说:“我是全村3000多名村民、81个党员选出来的。”记者问一位村民,李远通为何能连续五届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民说:“别人家门口的路都修好了,只有他和他兄弟家还没修。”对此,李远通自有道理:“只要还有一家的路没修好,我家门口的路就不能修。”在他看来,如果当村党支部书记有什么“领导艺术”,那就是不留一念之私。
振臂一呼,村民齐心跟进,这样的凝聚力和信服力,靠的是一颗成事之心。从市政府办公室走出来的蓝诗,成了田间地头的“专家”、线上线下营销的行家,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无花果书记”。“村里人讲实际,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大家才信你,才会跟着干。”如蓝诗所说,征地、修路、种水果……样样关乎村民切身利益,样样都要用破釜沉舟的决心去做好。修通了第一条路,才能有后来的条条大路;做旺了贫困户的无花果,才可期整个“水果村”的兴盛。
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支部。村委会一周七天都有笑脸相迎,村干部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广大扶贫干部用自己的爱心、公心、成事之心,打造出了一支“永不离开的扶贫队伍”。
丰饶的南粤大地上,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期,乡村振兴亦迎来启动期。南粤的山乡巨变,永远不会休止。
郑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