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11日,“天府健谈·CHS 2020第五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正式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成都市卫生健康委支持,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与亿欧大健康联合主办。
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已成功举办了4届,本届峰会以“分布式创新·重构健康生态”为主题,采取1场主会场+4场分论坛+若干配套活动的形式,聚焦创新药、智慧医疗、非公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应用等五个主题,聚集政、产、学、研、投各界上百位医疗行业大咖,共话大健康产业创新之道。
在“高峰论坛”上,中电数据董事长李世锋发表了《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互联网医院、人工智能,离开数据都是空中楼阁,离开高质量的、全量的大数据则更是如此。
2、数据+新一代技术+医疗应用是一个融合的事业,需要构建一个创新体系,政产学研用。
以下为演讲速记(根据现场演讲有所删减,未经本人审定):
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构建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疫情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也严重影响了各位的生活,加速了世界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核心的改变就是数字化转型。
目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成为各国提振经济的重要方向。我国“十四五”规划现在也正在推进,应该说可以预见数字经济在我国“十四五”期间的经济作用和地位将有很大的提升,而且会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习总书记对于以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也是高度重视,实际上习总书记在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时候就强调了,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尤其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传统经济出现下滑,国家、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核心就是要高效配置数据要素和资源,使其发挥作用。
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中电数据主要是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现在落实国家政策的主要抓手就是构建现代数字城市。如何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是一个双循环。
数据发挥效能的两个循环。一个循环是数据形态的循环,就是数据治理的过程;另一个是把数据能够共享、互联互通,然后进入到相关的应用服务,这个循环是让数据要素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所以数据必须要流动、共享,价值才能够发挥。
包括新药研制、基层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领域的问题,很大程度都可以用现代数字技术去解决,尤其互联网医院、人工智能,离开数据都是空中楼阁,离开高质量的、全量的大数据则更是如此,未经治理的数据,很多都是垃圾。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要素,这个是本质需求。
回到健康领域,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是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健康产业现在进入到蓬勃发展的“风口”,同时数字技术在重塑全球健康医疗的未来,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塑造新业态、培育新生态、创造新价值,这之中基本上90%都是跟AI和数据有关。而且大数据大健康产业是国家战略支柱产业,这一点李克强总理在5年前提出了。
那数据如何发挥价值呢?这涉及到一系列小问题,数据质量怎么保证?数据产品怎么管理?如何选择数据开发利用主体?数据产品怎么运营?数据安全怎么保障?
中国的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在国际上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但厂商千差万别,数据标准参差不齐,造成了很多数据不能使用的情况。
第二是产品怎么管理这个问题。数据,尤其是健康医疗数据是非常特殊的,既要国家卫生相关政策的支持、监管,也要为每个老百姓提供服务,同时又牵扯到个人隐私。因此,实际上,有很多信息化的场景产生了数据,但数据是不能用的。
第三是开发主体,一定要有相应的准入机制和一系列的保障,我们说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应用,绝不是一项技术,而是创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数据产品作为要素,现在还是资源,但下一步也可能可以作为资产,如果作为资产就要进入财务报表中,相关的政策法规还在拟定的过程中。
第四是数据安全问题,如果持续应用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那一方面如何从技术上保障安全、另一方面个人隐私该如何保护,这些问题都是要思考的。中国在2016年6月份出台了47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卫健委当时调研、指导要成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集团,中电数据应运而生。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由中国电子牵头,联合国投、国调三家央企一起,同时引入了腾讯、红杉资本、中国资本等,组建了这个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定位就是为国家重点行业和部门提供健康医疗大数据整合、管理及应用服务。
与此同时,中电还承担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试点工程,首期是两省四个市,福建、江苏,福建的福州、厦门,江苏的南京、常州。中电数据有幸成为第一批试点里面的规划、建设、运营,福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的任务,整个试点工程中形成了系统的能力,分别有五大体系,技术体系、安全体系、制度体系、创新体系和生态体系。
经过三年多的试点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归纳称为“福州模式”,这是一个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福州模式”主要取得的成果有四句话。一是建成落地最早,一个是汇聚的数据最全,接入了省属医院14家,市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37家,基层医疗机构174家,包括生态企业的数据都汇聚了,当然都没有上云端。
由于数据的汇聚和治理,不仅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产业的导入、引入也非常有成效,尤其是在福州常乐,三年里引入了400多家企业。
整个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要有五大体系,一定要有系统能力。例如技术体系,数据的全周期:采集、治理、检索、管理、服务,这整个流程的技术支撑体系都建成了,已经是实际在运营的。相关的技术,也跟国外的跨国企业IBM,我们也是花了重金引进、吸收、消化它的数据治理系统。
至于数据的安全问题,第一个是技术上,中国电子技术网络安全国家队开发了PKS内生安全底座,动态安全也跟相关的机构在合作,全生命周期保护数据安全。关键还有隐私保护、脱敏交换。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制度体系,由于是创新工程,是试点,很多标准规范都要在试点区内,比如说深圳特区,它的税收是特殊政策,对于试点工程的福州,也是在特定区域,对特定的人群开放特定的数据,要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制度。
由于数据+新一代技术+医疗应用是一个融合的事业,的确需要创新,一方面需要构建一个创新体系,政产学研用。另一方面也要构建平台,尤其是像大数据学会。还有就是对于相关的技术,比如说中软、IBM之类的相关机构,也都有一些孵化加速,而且我们也设立了中电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
健康大数据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最大的挑战就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现在各地的数据,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是有限的,虽然国家卫健委设立了区域性平台,全民健康工程,但真正全量数据的汇聚不多。更多要考虑的还是安全问题,可能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标准、规范,这是根本,另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隐私保护,疫情期间“万码奔腾”,我们也感觉到了信息过度采集的问题,既要人脸识别、又要指纹信息,对个人隐私保护来说依然存在很多挑战。在法律标准上,国外同样也有很多探索,中国也在加紧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