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11日,“天府健谈·CHS 2020第五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正式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成都市卫生健康委支持,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与亿欧大健康联合主办。
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已成功举办了4届,本届峰会以“分布式创新·重构健康生态”为主题,采取1场主会场+4场分论坛+若干配套活动的形式,聚焦创新药、智慧医疗、非公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应用等五个主题,聚集政、产、学、研、投各界上百位医疗行业大咖,共话大健康产业创新之道。
在“健康管理产业论坛”的圆桌对话上,好人生科技首席健康经济学家汤子欧、豆包网联合创始人王慧哲、云开亚美副总裁王珏、乔景资本创始合伙人朱浩荣与亿欧大健康商业分析员向雪就健康管理的话题,围绕“健康管理+保险”如何撞出火花展开探讨。
圆桌对话的主要观点如下:
汤子欧:健康险行业自身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健康管理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增值服务,而现在健康管理更应该回归到健康险风控的本质,健康险离开健康管理或健康风险管理是寸步难行的。
王慧哲:从豆包网的理解来看,保险的风险控制是让更多的带病体得到更好的赔付,健康管理的数据更多地帮助保险公司合规合法定制特定场景下特定人群的保险产品,帮助保险赔付或保险精算的架构更加合理和透明。
王珏:以往制药行业并不以患者为中心,但随着医保制度的改革,包括4+7政策、辅助用药清单,支付端变得更加多样化,保险在患者支付端将成为一种趋势。
朱浩荣:大的保险公司基本都以国有控股为主,“健康管理+保险”基本都以民营公司为主。冗长的决策机制会影响一部分健康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效率,希望未来有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以下为现场讨论速记(有删减):
向雪:“健康管理+保险”的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健康管理对于保险有什么意义以及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王珏:以往制药行业并不以患者为中心,但随着医保制度的改革,包括4+7政策、辅助用药清单,支付端变得更加多样化,保险在患者支付端将成为一种趋势。我们看到了这个趋势,主要围绕病种对患者收费。
王慧哲:这就要说到保险的属性,保险公司是金融机构。保险产品,从严格意义上说,是针对出险或带病体出险就医之后的赔付保障,保险行业经常讲到“道德风险”。无论是团体健康险还是团体意外险,都会存在一个逆选择或道德风险的问题。
从豆包网SaaS核心业务平台经验来看,保险的风险控制是让更多的带病体得到更好的赔付。健康管理的数据实际上帮助保险公司更合规合法地定制特定场景下特定人群的保险产品,帮助保险的赔付或保险精算的架构更加合理和透明。
汤子欧:健康险行业自身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健康管理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增值服务,而现在健康管理更应该回归到健康险风控的本质,健康险离开健康管理或健康风险管理是寸步难行的。
向雪:从投资的角度看,“健康管理+保险”这种模式的发展前景怎样?
朱浩荣:其实这个领域这两年发展速度很快,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政策导向是——保险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服务体系,作为健康管理的平台,是一个保险公司非常好的补充,同时也帮助保险公司更加合理地设计这个产品。所以这两个未来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向雪:在看项目的过程中,这种模式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
朱浩荣: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平台,保险是相对强势的。早期来说,保险公司把苦活累活交给健康管理的公司,包括一些渠道上、服务上、理赔的前置、降低理赔总额的责任都交给了健康管理公司。但这两年,政策生态和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得病前到得病后一系列的新业态和服务模式,丰富了很多业态的生存。
向雪:不久前,监管新规拟将健康管理服务成本占净保费上限从10%提高至20%,看上去对于健康管理和健康险是利好。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健康管理听起来更像一个噱头,似乎保单里有它更好卖一些。
汤子欧:20%不是比例的问题,是行业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有了这个新文件。过去,不管比例多少,只要保费收进来可以投资,投资的利润可以反哺承保,不管我是增值服务还是风控,其实业务良性运转就可以了。但是如今的时代大背景是资产端、投资端的资产回报率已经趋近于零甚至为负,保险行业必须要回归到保障的主营业务。整个保险行业都在反思如何真正发挥健康管理的风控作用。
王慧哲:健康管理和保险之间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更加精准和更加科学的健康管理数据能确保保险产品的风控有足够的数据底线,保险又能给健康管理足够的场景。
向雪:提供健康服务过程当中,保险端的需求重要吗?健康管理服务是如何与保险结合的?
王珏:当然很重要,举个例子,有种疾病叫肺动脉高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的,但是后期会进展到肺移植,肺移植后还要服用免疫制剂的抗排异药物。如果能加强药物的依从性,就可以延缓后期肺移植的进展。保险应该针对这样的疾病特点去设计,这对患者也是有益的。而一旦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增加了,药品的持续销量也得到一定增量的提升。
保险公司设计这样的一款产品,无论是患者端还是制药公司,他们都愿意进行一部分的支付。保险公司、药厂和健康管理平台要结合起来,要对某个病种有深度认知,结合各自所长设计一个精准的为患者提供价值的保险产品,同时,保险公司、工业企业和平台也能实现共赢。
向雪:“健康管理+保险”的模式中,为什么保险公司不自己做而要和第三方合作?药企可不可以自己做?
朱浩荣:不是保险不能做,而是做得不够专业。很多细分病种,包括精神类的药物,它的依从性是决定这个疾病发展很重要的过程。保险公司是不是自身有能力,或者培养一个团队专门做是否有必要,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思考。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专业的团队,完全可以和它们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汤子欧:“术业有专攻”,现在东部地区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西部开始进入工业化的中期。这个历史阶段,技术在各个垂直领域都有它的深度和壁垒,没必要从头建立,反而更应该广泛地合纵连横,更快速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向雪:未来保险公司会不会自己做“健康管理+保险”的模式,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的生存空间会变小吗?
王慧哲:现在不仅仅是健康管理保险公司不会投入那么大的精力来做,同时保险公司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银保监也在做一些试点,以后产销分离是保险公司大的发展趋势,即保险公司更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产品研发、风险控制、投保体的监测。各个行业专业化的细分会越来越明显。
向雪:保险科技对于保险的赋能主要在什么方面?好人生科技和豆包网有什么区别?
汤子欧:好人生科技早年就是从决策树和图谱的角度出发的,比如来自美国梅奥医疗集团的1.08万种疾病鉴别诊断决策树,基于此帮助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进行智能核保、智能核赔、保险创新、过程风控。我们着眼两件事:风控和创新。有风控才敢放量增长,有创新才能放量增长,健康险需求从来都不是问题。
王慧哲:作为在国内率先推出保险SaaS云平台的科技服务商,首先我们平台不卖保险产品,只是对保险场景下的各类数据进行应用和管理,无论是前端的产品、销售,包括销售佣金的数据,基本法的配置,也包括理赔端投保人的理赔数据,我们把它全部串起来,最前端我们赋能给保险公司,B端赋能给中介机构,以及A端代理人,C端我们赋能给投保人的保险获得感和服务的便捷度。”
监管新规要求是健康管理服务不得与保险产品捆绑强制销售。这从一个侧面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利好信号,因为能够进一步明确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目的,促进保险需求的释放和保险保障转化以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豆包网就是用智能的手段,把数据打通,实现全产业链的数据和运营能力。
向雪:“健康管理+保险”的模式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保险和健康管理怎样才能融合得更紧密?
王珏:其实保险行业和医药互联网行业是一样的,技术从来不是问题,关键是政策壁垒。政策的总体趋向性是一个问题,终端的买单方也需要对健康险有深度的认知。对于保险公司和相关赋能企业,其实都能用一些病种的数据帮助保险公司设计产品了。
王慧哲:无论是健康数据管理还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对于保险公司和保险场景来说是刚需。但是这种融合需要更开放,就像五年前让保险公司给我们开放快速理赔的端口一样。当一个弱势群体跟强势对话时,需要大家有开放的心态。
汤子欧:首先,这个市场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启动,当技术壁垒真正存在的时候,自然会有生存空间。第二,健康险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金融门类,以这个行业的体量和长期增长的速度看,适合长期扎根在这个领域。
向雪: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健康管理+保险”这个模式值得看好吗?现在还有哪些机会?
朱浩荣:肯定是看好的,但作为投资机构,投资第一需要回报,第二有一个周期。关键在这个时间周期里能否跑出一些优质高效的合作模式,这是我们最关心的。
从大的方面看,政策的引导在国内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大的保险公司基本都是国有控股为主,而健康管理企业是以民营公司为主。所以从这样的市场的结构和保险公司的组织架构看,冗长的决策机制会影响一部分健康管理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效率。希望未来有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好的项目和细分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