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在在中国,大众已经不止两家合作伙伴,而且从结果来看,江淮大众更像是亲生的“老来得子”。
本文首发于汽车K线,作者尚武;由亿欧汽车编辑,仅供行业人士参考。
中秋国庆双节前,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抛出一枚重磅炸弹。9月28日,该集团宣布将与中国合资企业伙伴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江淮大众,计划未来四年间(2020~2024)在电动出行领域投资约150亿欧元(约1195亿元)。
这意味着,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和江淮汽车(江淮已经被大众汽车战略投资可忽略),也需要掏出数百亿真金白银,为大众汽车实现其未来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目标和布局,进行不确定性较大的“风险”投资。
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燃油车落后,给人做嫁衣,可以理解,别人吃肉,咱喝点儿汤(以前每年也有上百亿利润可以拿),交学费也就认了;但如今市场环境格局发生变化,而且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等汽车产业的新兴技术,主动权都在自己手里,掏银子,还给人做嫁衣?!
当然,正如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所言,大众汽车集团“goTOzero”战略,旨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与一汽和上汽两大合作伙伴,以及被战略投资的江淮合作,也能让多方实现所谓的协同效应。
不过,切莫忘记,合资公司的平台、技术是大众的,品牌也是大众的……作为几十年的合作伙伴,大众会大发善心,不让你再缴纳高昂的技术转让金、品牌使用费了吗?一汽、上汽等企业,想必心知肚明,陈虹和徐留平等老一辈汽车人,更应该深有感触。
曾记否,当年一汽“学习借鉴”大众的发动机,结果被人家发现,还被海外媒体曝光,丢人丢到了姥姥家。上汽大众虽然中方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不能逃过外方的技术封锁,上汽现在积累的技术,还是趁着12年前全球经济危机,从通用汽车那里“取经”来的。
也难怪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多年前激动地说:“我们汽车界很多人小日子过得很好,合资合资再合资,就是像吸鸦片一样吸了一口戒不掉了。”他希望,企业将重心更多放在自主研发上。
所以,回过头来,我们看看自己企业的研发投入。以陈虹执掌的上汽集团为例,这个中国最大、利润最高的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58.43亿元,占营收比重仅为2.13%,与合作伙伴530多亿,占营收比重6.96%相比,不免让人汗颜。要知道,刚刚进入汽车圈的华为,也打算拿出至少5亿美元,进行汽车相关研发投入。
而一汽集团,由于没有整体上市,究竟在研发上投入多少不好说。虽然红旗现在热销,自主板块看似崛起,但不要忘记,徐留平入主一汽集团,有着67年历史的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被解散,拆分成职能部门,能者上、庸者下。我们也看到,劳斯莱斯的设计总监都来到红旗。看上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未来长期怎样,并不好说。
反观大众汽车集团,即便保持欧洲市场第一,但1-8月销量下降29.8%,销售约160万辆。由于全球疫情影响,尤其是欧洲和美国没有明显遏制和好转,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报告显示,欧盟今年前8个月新车销量超过612万辆,同比下降32%;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同比下降28.8%。
对于大众的财务状况而言,销量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因此,它对中国市场更为依赖,也更为迫切补齐在电动化领域的短板,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风险共担。
目前,大众汽车与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位于安亭、佛山工厂的全新MEB平台分别正式投产,总产能达到60万辆/年;到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多品牌15款车型将实现本土化生产,届时纯电动车型将占其产品组合的35%。
这是一个比较激进的计划,但上汽和一汽,还要陪着大众去豪赌一把?
看看大众在中国,入股江淮、国轩高科等,同时在欧洲自己打算制造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这意味着,两家合资公司极有可能还是走30年前的老路,只是换了新装和名字。
30多年了,难道我们还是作为看客和代工厂?30多年了,难道我们还不能在车辆的前脸和尾部,挂上中方母公司的车标?30多年了,难道我们对合资公司的产品,还是没有任何话语权?30多年了,难道我们……
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笔者不指望让合资公司中方,减少投资,只希望它们能学学合资公司外方伙伴,把研发投入比例提升到4%,当然6%以上,更好!
看看同为中国品牌的吉利和长城,一个号称“十年研发投入千亿”,一个只是柠檬平台,研发投入就达到“200亿元”。
再看看那些优秀的造车新势力们,理想、蔚来和小鹏,前期饱受争议和诟病,没有国有汽车集团各种优质资源,但是他们对研发的投入,却让人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取得今天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看来他们可能跟陆正耀、贾跃亭之流还不太一样)。
今年上半年研发占比营收最低的蔚来汽车,都超过了20%。这三家公司全年销量比不了上汽或一汽一个月的销量,全年更是两家公司的几十分之一,但是,他们的研发投入却并不少。
“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这是我国领导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对这句话,有些企业应该走心!
毕竟,距离2022年,中国汽车合资股比限制完全放开,不远了。上汽和一汽不要忘记,现在在中国,大众已经不止两家合作伙伴,而且从结果来看,江淮大众更像是亲生的“老来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