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在福州市圆满举办。论坛上,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1601.HK)(下称“中关村科技租赁”)与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箭航天”)举行了签约仪式。
中关村科技租赁致力于为科技和新经济企业提供融资租赁和投租一体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围绕商业航天这一领域有不少业务布局。商业航天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正处于市场初期,中关村科技租赁看好这一赛道,后续计划加大该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蓝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是全国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于2018年10月27日完成中国首次民营运载火箭发射。作为国内领先的液体火箭研制和运营的商业公司,蓝箭航天已经率先建立起“设计-研发-生产-测试-发射”全链条能力优势。
双方围绕蓝箭航天以及产业链配套企业的资金需求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金融手段促进航天事业更快发展。
目前中国商业航天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各方力量扶持、助力,其中资本便是一大关键要素,而不同的金融手段在企业成长中将起到不同作用。那么,中关村科技租赁所提供的融资租赁方式究竟有何特点?对于商业航天行业生态发展将起到哪些作用?
商业航天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中国航天产业军民融合的强劲动力。由于商业航天是重资产、高投入行业,因此,将社会金融资本引入航天产业,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将有利于航天产业借助多元化资金,推动自身发展。
目前,融资租赁已经成为航天企业一项重要融资方式,该方式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企业采取租赁的方式能够减少固定资产对企业资金的占用,在保障企业资金顺畅周转的同时,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有助于实现规模扩张。
自2012年年成立以来,中关村科技租赁不断探索融资租赁产品及服务,率先推出“科技租赁”业务模式。中关村科技租赁副总经理杨鹏艳介绍道,相比于其他租赁公司,中关村科技租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深耕科技产业。中关村科技租赁服务中国科技公司多年,了解总结了科技与新经济公司的成长规律及典型特征,如科技型中小企业“三高一轻”特点,即收入高成长、经营高风险、研发高投入、资本结构轻资产等。同时,中关村科技租赁持续关注新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影响及信息技术对产业组织方式变革的影响,对所聚焦的细分行业创新链与价值链逐渐积累了自己的知识经验。
二是投行思维。中关村科技租赁选择项目时着眼于客户成长性及资产安全性,构建了 “主体信用+资产信用”双维评价模型,弱化项目抵押担保措施,形成了“重成长、强数据、弱担保”风控理念。
三是产品及模式创新。中关村租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探索融资租赁产品服务创新,在传统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的基础上,研发项目租赁、销售型租赁、服务型租赁、并购租赁等系列特色产品,充分发挥科技租赁在中长期融资、产品促销、商业模式优化、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优势,满足科技及新经济企业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如“投租联动”创新业务模式已经成功落地,帮助企业发挥运营优势,快速实现商业模式复制,占据市场先发优势。
那么,此次与蓝箭航天签约,中关村科技租赁将提供哪些服务?其对行业生态建设能起到哪些作用?
目前,从卫星的设计研制、火箭的研制发射,到卫星在轨运营与商业化应用等商业航天产业链各个核心环节,国内都有相关企业在萌芽和生长。这意味着国内逐渐构建起商业航天的全产业链,形成一套自循环系统。
在火箭研制和发射环节,运载火箭是一项高精尖的硬核技术,从发动机试车成功到实现首飞,需要一步步细致地技术验证。同时,火箭研发成本非常高,各装备价格高昂。因此,该领域企业需要向市场证明其具有高可靠性、低成本、可盈利的能力。
自2015年成立以来,蓝箭航天瞄准高技术壁垒、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中大型液体火箭产品,开创中国商业火箭领域液氧甲烷产品路线,并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截至2020年8月底,蓝箭航天已圆满完成“天鹊”80吨、10吨级两型发动机多项全系统热试车考核,朱雀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也完成多项重要地面试验,各分系统部组件已陆续交付。
此次与蓝箭航天签约,杨鹏艳表示,中关村科技租赁选择企业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商业模式非常清晰;二是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研发投入占比较高。团队考量了蓝箭航天几次发射的各项运营数据,为其提供售后回租和销售租赁。
资本对于商业航天发展起到了孕育作用。除了融资租赁模式外,股权融资、信贷等金融手段均能助力商业航天生态发展。杨鹏艳表示,参会的许多股权投资机构一直是中关村租赁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大家共同打造商业航天的资本生态。
除商业航天外,中关村科技租赁关注高新技术行业包括机器人、新材料等,并已在行业中打出了标杆案例。
正是由于在科技领域覆盖广泛,此次与蓝箭航天合作,有助于中关村科技租赁与上下游良好互动。杨鹏艳表示,中关村科技租赁未来将针对蓝箭航天上下游推出供应链融资模式,将上下游进一步发展成一个产融生态。随着金融资本对产业不断渗透,中国商业航天建设将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