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大健康获悉,近日,唯迈医疗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高瓴创投独家投资,浩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唯迈医疗表示,C+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品牌宣传、产品推广以及细分型号的研发。
唯迈医疗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专注于介入诊疗影像设备的提供商,团队拥有15年以上的数字血管造影系统设计和产业化经验。目前,唯迈团队已完成医用血管造影机(DSA/大C)、移动血管造影机(中C)、外科C型臂(小C)等介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以及创新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研发。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研究报告,2017年全球血管造影设备综合市场规模为97.7亿美元,预测到2023年,血管造影设备综合市场规模为130.6亿美元。目前,美国每十万人口拥有DSA的数量为3.27台,而中国每十万人口拥有DSA的数量仅为0.31台,与发达国家的DSA配置水平差距甚远。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调研结果,2017年4387台DSA设备集中分配在2697家医院,而2697家医院仅占到全国总医院数量的8.6%,即中国约有91%的医院尚未配置DSA设备。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和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以及新冠疫情后国家加大对各地与各级医院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的投入,都为DSA设备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拓展机会。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对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支持力度,全力推进临床终端采购大型国产医疗设备的政策,进一步加快国产医疗大型医用设备的渗透率与市场份额。
谈及国内血管造影设备市场的国产替代趋势,唯迈医疗CEO杨贺表示,随着以后国内企业与外企的充分竞争,最终或将形成各占“半边天”的格局。
杨贺认为目前这个市场是极端爆发的,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政策的开放,比如由原来仅三甲医院到现在二甲医院也可以做介入手术,其次取消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科创板早期上市的9家企业中,有3家都是微创耗材企业。”在杨贺看来,这也证明了市场已经爆发的事实。
据杨贺介绍,唯迈医疗专注耕耘介入微创设备领域,利用5年时间完成了大中小系列产品布局,其中大C、中C、小C产品线均获得国内外注册证。此外,企业储备的介入机器人等创新项目是唯迈医疗在微创治疗领域的延伸。
唯迈医疗全新一代落地式智能平板DSA——极光,已于2020年年初获得CE认证,是国内领先拿到欧盟认证的DSA产品,并且近日获得NMPA认证,打破了国际品牌的长期垄断。目前,极光DSA已在北京天坛医院、郑大一附院、郑州中心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投入使用。
图片来自唯迈医疗
除了极光DSA设备外,早在2016年,唯迈医疗通过海外并购,将意大利三大中C品牌之一的EC公司纳入麾下,并且在国内顺利获得Alien E平板中C产品的NMPA注册证。
与大C相比,中C产品具有更加灵活的应用场景,对于肿瘤、妇科、泌尿、外周等专科科室引入介入设备、普及介入术式有重要的市场价值。截至目前,该款中C产品已在海外销售十余年,销售遍布全球二十余个国家。
唯迈医疗在专心研发血管造影机DSA设备的同时,发现国内骨科临床应用的小C产品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进口产品质量优异、但价格往往高达一两百万;国产产品价格能低至三四十万,但是往往功能简单、质量参差不齐。国内大量医院的骨科因为预算问题,只能选购图像质量与操作性能远不及进口的国产设备。唯迈推出了骨科高端平板小C产品——精灵Elfinbot100,定位国产高端、高性价比的产品,目前该款产品也已获得国内NMPA注册证。
在深耕介入领域多年后,唯迈医疗发现介入医生因长期遭受辐射危害,近1/3的介入医生身体出现各种健康隐患,对介入医生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仅靠DSA设备降低辐射量,无法完全解决介入领域医生大量吃线的现象。为帮助医生远离辐射,唯迈团队研发了一款搭配DSA设备、可远程操作的介入机器人。
除了减少介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辐射量,介入机器人在培养介入医生和普及介入手术方面也将发挥重大作用。介入医生的学习曲线长、培养要求高,传统的医生带教方式不能精确建立手术体系,无法保障手术学习准确性及效率。唯迈医疗介入机器人的操控性能和精密力反馈功能,能够让介入手术变成了长度、角度、力度等多维度可量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