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黄依婷
编辑丨马诗晴
铅酸电池称霸两轮代步车的时代已渐行渐远。如今大大小小的卖车点,锂电池电动车的身影多了起来。两轮车论坛上,讨论锂电的声音时有冒出。著名的小牛牌电动车,更是直接在官网上定义自己为“智能锂电电动车品牌”。
你或许听闻过小牛、艾玛、雅迪这些电动车牌子,但却不太能知道它们背后有一家共同的锂电池厂商——博力威。它是全国电动车锂电池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厂商,是“中国电池百强企业”。欧洲、北美、印度、日韩等全球各地电动车上,都有博力威产品的身影。
两轮车市场已然是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以外,另一重要发展阵地。根据CIC、花旗等机构预测,在中国、印度等市场,至2022年,两轮车锂电池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0%以上。
天能、超威(00951)等铅酸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等汽车锂电巨头,亦为两轮车锂电池这片蓝海吸引,扩产动作频频。那么,作为这一领域“老牌”的头部厂商,博力威能否抓住成长机会?又能否巩固领先优势?
传统消费电子市场日趋饱和,已是公认的事实。受下游需求影响,消费锂电池发展亦不得不“放慢了脚步”。2018年,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的消费锂电市场,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
这一切对于以笔记本电脑电池“出道”的博力威而言,尤为息息相关。增长天花板已越来越清晰,博力威第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它迫切地需要找到新增长点,以逃脱可能衰落的命运。
探索“第二生命线”的历程充满了艰难。博力威为此走过不少弯路:
在“共享”概念满天飞的时候,博力威亦做了很多相关尝试。例如,2016年,博力威新推“共享充电宝”,2018年,它又赶上“共享电池”热潮,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子公司。然而,这些“共享业务”,一方面烧钱,另一方面又总伴随着异常激烈的竞争。没有运营经验的博力威,不得不败下阵来,以收缩业务、出售子公司告终。
而另一面,博力威在两轮车动力市场的拓展,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动力电池业务,完美地汲取了博力威在消费电子积累的技术之长,又兼有其2016年收购的电芯企业凯德新能源助力,博力威一跃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同时掌握锂离子电池组制造,再到电芯生产一体化技术的企业。
在动力电池领域,博力威创下了多个记录:
2016年,博力威申报了防蔓延技术专利,成为继特斯拉、台湾的GOGORO之后,全球第三家通过松下慢速针刺测试的锂电PACK企业;2018年,博力威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德国莱茵认证的符合欧盟电动助力自行车标准的厂商;2020年,公司电芯及电池组相关技术被广东省电子学会认定为“国际先进”…
2013年至2018年,适逢欧洲电动车市场连年高增长的好时机。5年里,欧洲两轮电动车销量从90万辆增加到25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23%。拥有多个国际权威标准认定的优质技术,又有低成本优势,博力威在欧洲市场迅速生根发芽,占领了当地20%以上市场份额,成长为排名前三的头部企业。
2019年,各国“贸易摩擦”加剧。欧委会对我国电动自行车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决定对国内电动车企业征加18.80%-79.30%的高税收。爱玛、小牛、雅迪等电动车品牌销量受到波及,亦给深入到这些厂商供应链的博力威带来了不利影响。
反观国内,2013年至2018年,我国电动两轮车市场规模从2360万辆增长至2740万辆,5年一共增长了16%,增速略缓慢。
欧洲市场“乌云”袭来,国内市场增长又显缓慢,博力威未来成长性在哪里?
当电动车锂电池厂商还在为增长前途忧虑之时,“新国标”的出台,宛若一场及时雨,为国内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
新国标是由工信部颁布的、于2019年5月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它将电动自行车总重量严格限制在55KG以内。目前市面上95%的铅酸电池电动车,都不符合该规定。可选的解决方案无外乎两个:更换更轻的外壳,或是更换更轻的电池。相比于后者,前者所用的碳纤维合金材料成本更高昂,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极不友好。
因此,轻便的锂电池成了最优解决方案。锂电池不仅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而且能量密度是铅酸的6-7倍、循环寿命是铅酸电池的1.5-5倍,还兼具强抗震性、无污染等优点。
然而,锂电高企的成本,仍然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一辆最常见的采用48V电池电动车,若采用铅酸电池,成本在500元以内,而采用锂电池,成本将近1000。价格上的悬殊,成为前几年锂电池普及市场的最大阻碍。
新国标的出台,则有望破除“高成本”这一最大“拦路虎”。
为满足新规,厂商纷纷改用锂电技术路线,开启大规模扩产计划。小牛电动车于去年12月新拓75亩制造基地,新增70万辆年产能。雅迪电动车也在安徽新建生产基地,预期年产500万台锂电池高端电动车。
下游市场的火爆,亦带动了锂电池厂商争相扩产。例如,电动车锂电池老大星恒电源于2019年下半年获得超12亿元人民币Pre-IPO轮融资,用于在多地建立生产基地;铅酸电池龙头天能电池,亦在IPO计划中披露拟融资扩建两轮车锂电池生产基地。
锂电产业链大规模扩张,将快速释放规模效应,推动锂电成本下降。业界预计,到2025年,动力电池的价格有望下探到每千瓦时662元。这意味着,5年时间,锂电售价将减至现在的一半不到。基于此,花旗银行预计,2019至2022年锂电两轮车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2%,并表明,“锂电池在中国的普及率将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市场爆发在即,作为行业三巨头之一的博力威科技,在星恒电源、天能股份这两大龙头来势汹汹抢滩市场时,自然不能落后。扩产,已迫在眉睫。
2017至2019年,博力威连年约95%的产能利用率,逐渐显现出扩张市场之“无力”。若不扩产,博力威将错过这趟需求增长的快车。
因此,此次申报科创板,博力威拟筹资3.16亿元,用于扩建轻型车锂电池产能。届时,公司将年产约980万锂电池组,足以覆盖大部分国内市场需求。
考虑了短期产能问题,博力威又将目光放至更长远的发展核心——技术。当前,整个行业都进入了扩产主题,又兼宁德时代、比亚迪、超威等“邻居”强势进场,未来的轻型车锂电池市场,必然会如新能源汽车一般,经历激烈厮杀。要想胜出,只有依靠足够精尖的技术。
博力威拟筹资5150.8亿元,用于建立一个从电芯研发到电池组PACK研发、从电芯检测到PACK检测的综合性研发中心。高度整合了研发资源,博力威将大大提高研发效率,为实现更高性能的电池技术打好基础。
而有了更高性能的电池技术,博力威在储能市场的规模有望打开。2019年,公司在储能方面的营收规模不到1500万,占总营收不到2%。其储能业务仍处在非常早期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根据五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当前的中国储能市场,正处在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阶段,未来5年将步入成长期,预计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6%,市场潜力较大。如果博力威能打磨好技术,提前抢占储能市场,将有望开辟全新成长空间。
“不满足于现状”这种特质,似乎刻在了博力威科技的“基因”里。从消费电子大热之时起,博力威开辟新市场的脚步就从未停歇。期间,它走过不少“弯路”,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二生命线”——动力电池,并凭借不懈努力,做到了全国前三。当前,电动车已迎来爆发时刻,博力威亦将在产能和技术两方面发力,稳固头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