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餐饮从业者而言,2020年可谓是极不平常的一年。
疫情之下,百业蒙尘,餐饮业受到的冲击更是剧烈,数日前,海底捞发布营收预警,上半年营收下滑20%,预计将出现净亏损,而那些在疫情期间倒闭的餐饮夫妻店更是不胜枚举。
不过正如《反脆弱》一书所言:“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大”,一直以来,餐饮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韧的行业,恰恰是每分钟都有餐馆关门破产。
这次疫情也同样如此,“祸兮福之所倚”,餐饮业的进化或许正隐藏其中,我们也能看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在陆续转型升级,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首育则正是其中一家。
作为一家食材供应链服务企业,首育旗下有 “飞鱼客”和“菜名堂”两大子品牌。其中,“飞鱼客”是以鱼类爆品为经营路径 “菜名堂”则是以蔬菜批发、净菜加工等食材配送为核心业务。
过去首育一直服务于探鱼、江边城外、新辣道及望湘园等连锁KA客户。疫情极大地影响了餐饮门店的消费,而这传导到供应链端的体现则是,库存积压、现金流不足。
与此同时,在餐厅消费的不足也会倒逼消费者在家就餐,因此首育将此前供应于B端的产品转向C端,目前首育已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线了自有的快手菜产品。
首育创始人王杰对亿欧表示:“在之前的供应链服务中,餐饮品牌会给到首育一定的产品标准,首育可以直接将门店的标准输出,无非就是把解决方案整合后推向消费者市场,仅仅是换了个包装形式而已。”
这也是餐饮零售化的绝佳体现,从品类创新的角度而言,餐饮做的比零售要更快,因为它离消费者更近,对于调味的改变、菜品的迭代等理念餐饮会践行地更早,因此餐饮门店其实是一个产品开发的完美闭环。
在疫情发生前,餐饮业就已经出现了“餐饮食品化”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都在拥抱半成品、快手菜等,而这些新事物的背后都是餐饮供应链行业的变化。
因此,持续深耕供应链服务商的首育,无疑在这一方面有着绝佳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试水零售业态对于供应链企业的品牌打造也有着不小的作用。将过往在B端消费业绩表现较佳的产品上线平台,这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消费者教育手段。
王杰也说到:“有些B端企业其实还不太清楚这个产品的使用方法,我们也是想通过这种平台售卖的形式告诉他这个产品我们可以这么卖,可以这么做。”
当然,在试水C端之外,首育也依然在稳固其在B端的基本盘。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处新者进,”一直以来,餐饮都是个很“苦”的行业,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显示,行业平均净利率在10%左右,但食材及人力成本就占到了50%-60%,在部分餐饮业态中甚至更高。
因此,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其核心价值就是赋能餐饮品牌,为其降本增效。
以净菜供应为例,西贝、海底捞等餐饮企业要求的产品大部分是异形的,这往往需要人工切割而不能是机械加工,而假若将该成本分摊到各个门店,无疑会极大地降低餐饮品牌的人效,而一旦由首育这样的供应链企业统一提供,这对品牌方而言则是降低了相当一部分成本。
尤其是在遭受疫情打击的当下,通过后端提供标准化、工厂化的产品就显得尤为必要。 “今年餐饮的采购不是在降成本,而是在抠成本”,王杰透露,“在北京能明显感受到企业加大了预制菜品的使用力度,包括半成品的加工,今年发展的都挺快的。”
当前餐饮供应链行业有着不胜枚举的玩家,但无论是美菜、美团快驴这样拥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还是蜀海这样带有餐饮品牌基因的企业,行至终局,其核心最终会落到“到底能给门店带来多大价值?”这样的问题中。
而供应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体现在:是否能帮助门店省人省钱、省力省事。
正如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所言:“创新一定要回归本质。”
诚然,疫情对餐饮行业是一次极限压力下的考验,但危中有机,疫情也倒逼传统餐饮行业进行一次从上到下的变革。
一方面,疫情也推进了餐饮企业的升级与进化。与需求端不同,供给端的变革难度极大,主要是由于商家的经营原本就是很复杂的,比如餐厅需要向上游采购食材、雇服务员、买很多设备等等,在数字化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制约。
这一变化同样也会给到上游供应链企业巨大的机会,比如各大餐饮品牌纷纷拥抱预制菜,以此节约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疫情也迫使企业试水更多的业态、更多的服务类型,首育的零售端尝试就是其中之一,且这种尝试也正在取得较为积极的反馈。
在企业自身经营层面也同样如此,王杰坦言:“去年我们在北京燕郊投建工厂时,我们的设想只是做净菜产品的加工,但疫情让越来越多的餐饮用户提出了半成品菜的需求,这也加快了我们做半成品研发的进程。”
如今,首育在北京已经有了比较靠前的品牌能力,之后则会更加强化服务能力,并积极尝试餐饮各个业态,以此提升客户体验。
在存量巨大且持续成长的餐饮业中,其后端的整合难度远低于前端。毕竟在中国几乎很少有人连续几顿吃同一家店,甚至很少有人连续几顿吃同一品类,但上游种植和养殖的技术一直没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食材的种类也一直如此。
因此,餐饮供应链端出现行业巨头的难度也远低于前端,首育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