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于冕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灾难,都会推动社会各界探索新的发展机会。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对制造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制造业下一阶段的出路在哪,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点。
根据赛迪顾问的调研报告,2003年SARS疫情发生后,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仅大于当年服务业贡献,也大于邻近年份制造业贡献,这表明制造业在重大灾难后的反应速度更快,对恢复经济的贡献也更大。
而17年后的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型技术发挥着更加巨大的作用。随着“数字基建”时代的来临,数据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同时被列入七大领域中。
从国家战略下沉到企业的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细化为新技术融合应用、数据集成应用、模式创新三大方向。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应用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融合将成为制造业的下一个风口。
那么企业如何抓住风口之上的发展机遇?近期集中访谈了中京电子、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凯耀照明等数家制造业企业CIO,并集中探讨了以下话题:
聚焦于现实差距,现阶段的智慧化存在哪些问题?
聚焦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是什么?
聚焦于业务流转,智能制造有哪些可落地的应用场景?
如今,在数字化的加持下,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加强。行业实现了从营销、服务、设计环节的新业态带动生产组织、供应链条和制造模式的智能化变革。企业的整体业务实力提升,但是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等传统领域仍有差距。
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技术基础与制作工艺,加之由于成本问题,企业缺乏自动化升级的动力,这些导致智能工厂、智慧车间的普及率和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数据流转水平不足以支撑多个业务系统之间的自动化运行,数据孤岛造成了业务链条的流畅性降低,系统之间的自动协作性不高。
以凯耀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推行数字工厂之前,各个生产线设计到MES、PLM、CRM、SRM、ERP等多个系统。但由于缺乏数据管理机制,各个系统数据未完全打通,导致采购、生产等多个环节出现误差,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这种背景下,企业想要实现智能制造的真正落地,需要找准数据的价值。
本次疫情首先在中国爆发,制造业在供给段与需求端都面临着无法复工复产而引发的问题。有报告显示,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都由中国制造,中国工厂停摆使全球供应链遭受冲击。自动流程生产、智能制造又一次成为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注重点。
在中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技术中心总监明昌敏看来,智能工厂是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设备互联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而数据在其中起到了传导器的作用。通过数据监控保障生产的标准化,从而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可以降低“因人废事”的风险。
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无论是疫情防控期间催生的远程办公热潮,还是利用BI平台提升企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数据都是宛如“石油”般重要的资源。而我国的制造业积累雄厚,数据积累也正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一大优势。
而聚集差距,“数字基建”时代下,数据富矿会全方位应用于企业的多种应用场景下,推动企业智能制造的进程,成为弥补制造智能化差距的关键。
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智能制造,都是在进行包括人、数据、机器设备在内的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深度互联。相比于数字化程度更高的国外制造业,国内的应用场景更多集中在生产过程管控与资源优化配置等场景。其中涉及到数据拉通、数据文化、数据中台等多个方面。
作为中国照明电器行业10强,凯耀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内部进行全价值链的数据拉通改造,利用“报表平台+阿米巴平台”双核驱动的方式,以搭建数字工厂为目标,将SRM、TPM、OA等系统数据进行整合,打通制造流程、计划管理、工序流程和质量管理等环节,实现流程溯源、数据预警、权限细化等精细化运营目标。
数据的流转与应用推动了公司的智能化进程,一方面培养全公司“用数据说话”的工作氛围,一方面实现了多系统的精益生产。凯耀照明总裁刘强曾评价:智能化平台的建设至少为凯耀照明增加了2%的净利,价值五千万有余。真正做到了以极小的投入产出了巨大的效益。
“数字化的发展战略、总体框架、文化积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和关键流程是相互提升的关系。信息中心想要实现价值,不仅需要新型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将IT价值进行展现,在企业数据文化建设方面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在疫情防控关键期,中京电子采取了一系列动作,保证员工安全快速复工。在信息技术中心总监明昌敏看来,这些都离不开公司数年的数字化建设积累与浓郁的企业数据文化。
中京电子的智能化转型主要围绕业务系统数字化和物联网两个方向展开,利用帆软报表搭建了统一的报表分析平台,升级了车间电子看板。落实到具体业务应用,数据报表以及预警信息还会根据需求被自动推送到邮箱和各种微信工作群中,在浓厚的数据文化氛围浸染下,中京电子的移动化办公有序推进,CS架构应用、移动端应用逐渐转变为BS架构应用、会议系统的打造等等,为应对这次突发疫情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最后,明昌敏特别强调商业智能在企业智能化转型中的重要性。首先在企业数字化完成之后,BI系统可以将相关业务进行可视化呈现,进而提升各个业务模块的运营效率。其次,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拿到具体的业务分析预测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在快速发展的工业互联网时代,很多传统企业在应对复杂业务场景与快速市场竞争时,需要数据中台在业务流转中提供数据分析与业务模型的支持。在很多企业搭建数据中台的过程中,分析报表和商业智能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从2015年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进程,但随着业务场景不断扩张,数万台汽车行驶产生大量数据,业务系统之间数据耦合性强,数据应用缺失,这些成为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阵痛。
业务需求与数据应用之间的落差迫使公司做出数字化转型,向自动化工厂迈进。据IT总监谭晓斌介绍,公司采取“大中台、小前台”的策略,整合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从统一数据口径、搭建数据结构、建设数据监控平台等手段入手,开始智能化转型的逆袭之路。
为了满足全国数万辆新能源汽车运行情况的实时跟踪,信息中心在数据中台的基础上搭建了车辆实时监控平台。公司在每一辆行驶的新能源汽车上都装有数据感应装置,数万辆车的数据会实时传导、更新至公司的数据库中。
同时,车辆实时监控平台还支持联动钻取操作,点击地图上的车辆标识,可以下钻到该车辆的具体运行情况。汽车的行驶里程、当前车速、电池状态、预警状态等信息将实时更新到数据系统中,进行实时呈现。汽车监控大屏可以保证数据平均每15秒进行更新,全国各地的汽车都在监控范围之内。
讲到车辆监控平台,谭晓斌回忆道:其中最让信息部门担心的就是瞬时8W+车辆产生的数据量,平台需要对这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实时清洗、分析、展现等操作,对数据分析的技术要求很高。最终,经过数个月的调试,利用帆软搭建的汽车监控平台成功上线,为智能化平台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无论是数据流转,数据文化还是数据中台,几位CIO都将数据价值落地到具体的企业业务场景中,从而实现人、数据、机器设备的深度互联。
随着数字基建政策在产业领域的不断下沉,它将又一次掀起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并为企业刻画出了一份通往智能制造道路的路线图。数据互联是其主干道,它包括工业物联网涉及到的设备数据采集与对接,以及产业互联网中依托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工具和方法。
而在产业数字转型的过程中,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转型的重点。随着凯耀照明、中京电子等企业受到转型的红利,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将以需求为导向,加速业务之间的智慧互联,将数据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从而创造更大的智能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