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020贺岁产业创新论坛-西安站”活动在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二路i创途众创公园INNO PARK正式举办。
本场论坛的主题为“硬科技·创未来”,吸引了“硬科技之都”上百名观众到场参加。在本场论坛中,新拓三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岗围绕“工业 4.0 背景下的智能检测技术与挑战”话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卢岗在演讲中主要谈到了以下三大观点:
1、“工业4.0”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一次革命。工业4.0能够将一个网络、三个集成,两个主题全部关联起来。一个网络,就是将信息物理全部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系统。三个集成,分别是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到端的集成。两个主题,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2、市场需求和工业的生产越来越复杂,很多传统技术无法妥善地解决现在的问题。这些工业生产中的困境正在倒逼我们中国的很多工业继续升级。
3、目前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关键技术主要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是基础性技术;第二个是非对称技术;第三是颠覆性技术。当下对中国制约最大的就是基础性技术,而西安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正在承担这一领域的研究课题。
以下为卢岗的演讲实录(有删改):
(新拓三维副总经理卢岗在“2020贺岁产业创新论坛-西安站”发表主题演讲/亿欧网)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无意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上。一旦处于这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浪潮、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而谈到我们现在正经历的浪潮,我们认为,那就是工业4.0的时代。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4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以蒸汽驱动和机械制造设备出现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劳动分工和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而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子和IT技术为代表的推动自动化发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我们所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智能、信息物理联合的工业革命时代。
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让人类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状态,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种负面的情况:第1次革命,让欧洲国家进入了一种殖民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意义上的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大面积的繁荣,让世界的强弱分化加剧。
目前所正在发展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将会带来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资源、信息、物品和人力相互关联,网络结合技术、信息技术软件以及自动化技术深度交织,由此带来工业价值模型的新的变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万物互联网的时代。
工业4.0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一次革命。工业4.0会将一个网络、三个集成,两个主题全部关联起来。
一个网络,就是将信息物理全部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系统。三个集成,分别是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到端的集成。两个主题,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大家如果说之前去深圳参观过富士康以及比亚迪这些智能工厂的话,就可看到,这些工厂已经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工厂,有些工厂甚至不用开灯,因为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全部都是靠自动化的机械手和机器人实现完全的智能生产。
工业4.0就是将一个网络和三个集成全部打通,最终实现横向、纵向以及端对端的高度集成。所谓的纵向集成,就是将一个企业内部的所有的生产设备全部打通,成为一个网络。任何一个设备做完这道工序之后,下一个工序就会知道它要该做什么。不同的设备都会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东西。横向集成,就是实现整个公司从上端到下端,从设计到生产、到制造,完成完整的一个网络的串通。
价值网络实际上是横向集成,这个集成就有赖于目前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它所实现的是全球所有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不一定全部放在本地,可以集中企业各地的优势进行生产。比如说,设计放在中国,生产放在东南亚、组装放在非洲,这样就可以集合所有的优势能力,实现整个的横向集成。
目前国际上来讲,德国是提出工业4.0国家,也是目前工业产业最好的国家。中国工业4.0的起步,就是李克强总理到德国之后和德国签订的工业4.0计划开始。
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也在大力的推进工业4.0。工业4.0的另外一个背景是,市场需求和工业的生产越来越复杂,很多传统技术无法妥善地解决现在的问题。这些工业生产中的困境正在倒逼我们中国的很多工业继续升级。
就目前的中国来讲,工业4.0才刚刚起步,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未来一定会到来。当然,工业4.0只有当市场需求和工业生产形成一种共振之后,才会在整个中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实现工业4.0,所牵扯到各个的环节,我们无论是从工业的管理、到生产、到仓储、到中央数据的管理、控制以及输出法的一些检测,都是需要达到很高水平。而我们新拓三维目前所处的环节,其实是在数字化的智能检测这个领域。
伴随着工业4.0的推进,中国实际上也做了一个“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一条主线,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规划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和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两大方向,并且已经规划了10个重点领域。这10个重点领域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企业中都有很多的投入。“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顶层设计,还有很多这些配套文件,包括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等有11个配套文件。新拓三维所从事的领域,是在智能制造领域。
智能制造领域有5大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目前也是中国工业界和世界其他国家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设备、智能传感器和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备设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比如说,增材制造设备,目前我们国家在3D打印领域增材制造设备的3D打印里有很多的一些专家和院士。目前,我们3D印领域的设备都很多,但是在有些很关键的设备、很多核心零器件其实还有赖于进口。
人工智能的目标其实就是让我们的机器人和硬件能够像人一样去感知,通过智能硬件去捕捉物体,或者说是我们被测物的一些图像,能够让相机或软件能够像人眼一样,能够分辨出整个对象的所有的状态。
伴随着AI感知的发展,视觉技术的进步也经历过四代的发展:最早期的第一次视觉革命是指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第二次视觉革命是指模拟信号的发展、第三次视觉革命是指实现数字图像技术。目前的第四次视觉革命就是从2D到3D的发展,让世界变得更为立体。
目前,我们的一些视觉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和汽车等很多领域得到了一些应用。比如说,我国的某国产新型战斗机底下的这些标志点都是由我们来提供的,是来解决咱们中国一些重点型号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的一些监测,以检验飞机的机性能。
目前我们的设备也在和中国移动、华为进行一些合作,能够将设备上装上5G模块。这样的话,整个设备就可以不用通过线连接,不用通过人去操作,可以通过长距离的5G遥控控制,或者说是通过5G传输,将数据直接从设备传到你远端的机房,再进行计算。甚至在未来,有些企业可以将检测平台放在云上,比如说阿里云、华为云,将数据直接上传到云端进行计算,然后实时反馈给现场的传感器,来控制整个设备的运转。这样的话就能够实现整个智能加工、智能制造的高性能的数据传输。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未来的展望。不论是智能制造,还是我们的检测领域,目前中国都有一些核心技术在制约着我们的发展。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也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原因。
去年其实是非常明显的,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时候,整个市场都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是在深圳工作,我的感受就非常明显。我和同行们交流的时候,都明显感受到,下半年的生意比上半年难做很多。
以受制于很多外部环境的影响,关键技术其实是这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基础技术,也就是通用技术;第二个是非对称技术,也就是杀手锏技术;第三是颠覆性技术。
这三个技术怎么来理解呢?
第一个,基础技术,就是我们的基础学科的研究。其实我们在这方面是有些薄弱的,比如说材料、性能、工艺的研究,这方面是很薄弱的。而这方面实际上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积累的。举个例子,目前我们高铁上用的一些轴承,很简单的轴承,全部是进口的。当时网上有个视频,海外制造的轴承,用手一转,需要20分钟才能停下来。因为它的工艺非常好,摩擦度非常小。中国轴承转起来,可能几分钟就停下来了。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这个其实中国做的比较好一点,比如核弹头、导弹,中国是不弱于其他国家的。这方面是我们维持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第三个是前沿技术,包括5G技术、人脸识别等一些软件技术方面。其实,在这些方面,中国是不输于国外的。
西安市高校很多,希望大家在西安这片土地上能够支持一下西安的本地企业。
中国在后两个技术上相对较强,所以目前制约中国最大的其实就是通用技术。我们西安有很多高校、很多研究院,这些研究院所承担的很多都是我们基础性的技术研究,还有我们很多高校也在做基础的一些探索和开发。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经常来支持我们西安的一些高校和企业,能够在基础上能够取得突破,能够推动我们其他技术的共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