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经历骤热骤冷,而后沉寂多年的VR产业,如今表现出多重回暖迹象。
根据赛迪研究的数据,2019 年 1-10 月,全球VR/AR 投融资规模达到 66.1 亿美元,远超2018 年全年 44.8 亿美元的规模。赛迪预测,2019 年全年投资额涨幅会超过 50%,有望创历史新高。
除了资本,新技术、新产品也在破解产业难题的同时催熟产业。5G技术将极大改善网络基础,而Cloud VR解决方案将带来设备轻量化和终端低成本化。产品方面,VR产品领域出现了罕见的集体亮相。华为推出的首款轻薄VR头显VR Glass,更是被一些人解读为产业爆发的信号。
眼下或许依然不是VR产业变现的好时机,但入局显然不能太晚。选好定位切入内容、硬件环节,关注B端以及积极应对产业分割,可作为现阶段入局VR的优先考量。
VR产业链可以粗颗粒地划分为网络、硬件以及内容。网络基础包括网络通信和云控平台,终端硬件主要包括头显整机、感知交互和关键器件,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内容应用和内容生产系统。
资料来源:信通院,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目前,最受瞩目的环节是内容应用。在反思2015和2016年VR产业资本过热之时,业界就开始呼唤杀手级应用的出现,直到今天,杀手级的应用仍未出现。目前来看,C 端缺乏“杀手级”应用,B 端缺少规模化、产业级应用是较为显著的问题。
从投融资环节来看,内容环节成为吸引国内 VR/AR 投融资增长最快环节。同样据赛迪研究的数据,2019 年 1-10 月内容环节获得投融资额相比 2017 年同比高增83.2%,为各环节第一。其中,游戏和教育领域始终是内容环节投融资的热点。
目前来看,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也在内容环节积极布局。中国移动此前曾表示,进行部分VR自制内容生产,聚焦独家明星、体育、演艺直播资源合作。中国联通已经明确将面向家庭和个人提供VR服务。而中国电信与韩国运营商LG U+已经在VR内容、VR制作拍摄方面取得实质进展,所引入的百兆码流VR内容等成为国内首创。
未来,能够提供差异化 5G 应用内容的运营商将在下一阶段的市场份额拓展中具备优势。不过,整体而言,VR内容依旧非常匮乏,可以视作创业公司进入产业的切入点。
易于百花齐放的内容产业机会显著,长期而言,硬件环节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根据信通院的分类,虚拟现实按照沉浸体验分为初级、部分、深度、完全沉浸等四个主要层次,现阶段VR设备不能满足佩戴舒适,显示清晰,交互自由三方面需求,处于部分沉浸期,体验仍然很差。与成本、价格高企一起,价格和用户体验两大痛点仍未有效解决,也为硬件厂商指明突破方向。
与此同时,5G 商用化带来运营商渠道对头显设备的需求大幅上升。据IDC预测,到2023年,中国 VR 头显设备出货量将突破 1000 万台。
不过,相比内容产业,硬件产业无疑有着更高的门槛。除了VR产业本身的技术门槛,做硬件本身周期较长,对资金链要求高。其次,需要对长产业链进行整合。与此同时,还要担心大厂的“清洗”,初创企业轻易不敢涉足。
短期内,国内资本对内容青睐有加,但是看长远,硬件仍然会成为重点投资环节。赛迪预测 2021 年中国资本市场投融资会更倾向于硬件设备,占比 46.7%,而内容环节占比会下降至 39.2%。在投资轮次上,投融资轮次已向着更加成熟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资本更加看重有实力的大公司。
整体而言,如何切入VR产业?仍然可以参考产业内那句经典口号:VR硬件设备是大佬的天下,VR内容是创业者的春天。
从市场类型看,虽然目前消费级市场渗透较慢,但消费级内容仍占据较大比重的当下,企业级市场前景值得期待。根据赛迪预测,2021年企业级内容占比可增长至 45.5%。且B端应用场景正在不断被开发。
此外,中央及各地政府都有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扶持VR产业发展,也为B端市场加了把火。就垂直行业来看,教育、培训、营销类领域均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及目标用户。
与国外VR产业相比,产业分割既是国内VR产业的问题,也是一条发展路径。很较长一段时期内,布局硬件和软件的企业或是细分行业之间缺乏联系,一些厂商专注于做硬件,一些布局于内容,二者缺乏直接的联系,国内VR的细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相连甚少。
不过,眼下已经诞生了许多积极案例。HTC率先与Valve合作,既能给自己提供技术支持,又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全球数一数二的内容平台。当然也有企业凭着自身的产业链优势涉足多环节,华为作为全球为数不多可以提供端到端服务的企业,能够同时建设5G网络和终端产品。再如刚拿到融资的爱奇艺智能,既做硬件又有内容资源优势。上文提到的运营商,即基于基础网络业务,向内容领域纵深。
很难说下一个VR元年何时到来,但投融资规模扩大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都在显示,息声三年之久的VR赛道确实变得热闹起来。未来,能够根据自身定位切入内容、硬件环节,较好解决产业分割问题,或是把握好B端机遇的企业将更容易在这一赛道取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