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消息,北京中科凡语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级Pre-A轮融资。据了解,本轮投资方为中科创星,资金将主要用于前沿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以及市场扩展等方面。
中科凡语成立于2018年,孵化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凭借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20余年的技术积累,中科凡语研发了自底向上的自然语言处理各个模块的算法和工具,其多语言机器翻译和多语言信息分析与处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公安、军队、航空和科技等多个领域。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在模拟人类,那么认知智能则是在模拟人类的“大脑”,信息的深度处理、理解和反馈都需要这项技术完成。后深度学习时代,认知智能必将成为新焦点。
NLP作为认知智能阶段技术发展的基石,自然吸引了资本和企业的大量关注。
根据whatech的预测报告显示,到2020年,自然语言处理市场将会增长至134亿美元,且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18.4%,全球NLP市场的增速将超过互联网技术。
过去三年来,深度学习的出现给NLP带来了新的进步。其中在单句翻译、抽取式阅读理解、语法检查等任务上,更是达到了可比拟人类的水平。微软亚洲研究院认为,未来十年是NLP发展的黄金档。
然而,NLP具体应用环境的复杂程度使得NLP技术无法同时满足终端客户、IT管理者、运营管理者等关键用户的核心诉求,因此NLP技术目前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技术壁垒非常高。
与同样热门的计算机视觉领域相比,自然语言处理并没有达到同样的高度。经过政策、资本的快速助推,不少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的公司已进入了商业化“快车道”,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商汤、旷视、依图、云从这几家“小巨头”。
从市场上看,众多的NLP领域公司大多在2015年、2016年左右成立,融资轮次大多停留在早期。从“可用”到“好用”,NLP的发展尚有很长的距离。究其主要原因在于NLP领域的各项业务和技术模块都是跟业务领域和业务逻辑高度捆绑,需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进行高度定制,以满足业务相关需求。
据介绍,中科凡语以多语言信息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大数据驱动的全链式多语言信息精准提炼、分析、追踪和服务技术研究,为客户提供跨领域、多语言、多模态机器翻译、信息分析与处理服务与解决方案。目前,中科凡语能够针对不同行业做深度定制,为国防、航天航空、医疗科技、文化教育等行业赋能。
拿航空领域举例,中科凡语为某国际知名航空公司研制的飞机维修日志汉英机器翻译产品已投入实际应用,每天可完成约10万条飞行维修日志的实时翻译、译后信息处理;在医疗AI方面,研发出医疗机器翻译系统、电子病历结构化处理系统、医疗文本分析系统等,已为某全球性生物制药集团进行定制化服务;此外,团队还承担了多项面向国家和政府重大战略需求的合作项目,实现了技术成功落地。
在团队方面,中科凡语拥有研发人员9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高达50%。创始人周玉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器翻译、自动摘要、自然语言处理等研究。
关于中科凡语接下来的规划,周玉表示,中科凡语将以多语言信息处理解决方案为主要业务,围绕“一专多能”发力。“一专”是指中科凡语自主研发的多语言智能翻译系统,“多能”包括智能处理、智能写作、智能摘要、智能推送、智能检索、智能问答等。此外,中科凡语将继续面向国防、航空、医疗、教育、电商等发力,为国家实体产业赋能。
对于本次投资,中科创星高级投资经理成泊翰表示,中科凡语具有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丰富的多语种资源,完备的基础处理工具,灵活的垂直领域定制能力,还有实用稳定的系统平台,打造了较高的技术壁垒。该团队以机器翻译技术作为切入点,在提供机器翻译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不断帮助客户挖掘前后节点的更多需求,把自然语言处理其他技术不断导入,在帮助客户解决更多问题的同时也深耕了其他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