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科创板拟上市公司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临三维”)审核终止。作为国内3D打印领域的明星企业,从新三板转板申请科创板上市开始,先临三维就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据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网站显示,7月25日,先临三维向上交所提交了三份意见回复,答复上交所问询函,涉及子公司捷诺飞控股权、公司新三板股价大涨而原十大股东趁机减持、核心技术等问题。不过,清理“包袱”、“美颜”财报后,先临三维仍无法改变业绩惨淡的事实,就此挥别科创板。
先临三维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3D打印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3D数字化与3D打印设备及相关智能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营产品主要涵盖3D数字化设备、3D数据处理设计软件、3D打印设备、3D打印材料、3D打印服务等环节。
资料显示,2014年8月8日,先临三维在新三板挂牌;2010年,公司曾闯关创业板被否;2019年3月15日,先临三维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拟在科创板上市的议案,之后股价连续上涨,几个交易日后开始连续停牌;2019年5月10日,科创板受理先临三维上市申请。
不过,在先临三维转战科创板的前后半年时间里,公司似乎刻意打造了一个符合科创板标准的企业形象。
首先,在5月10日递交招股书后,5月18日先临三维便让出子公司捷诺飞控股权,并宣布择机转让部分部份。公司称,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聚焦专注发展,加快推进公司上市步伐;同时支持捷诺飞引进外部投资者,做大做强生物材料和细胞3D打印技术,以实现单独上市。
但据捷诺飞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02.79万元、-1240.49万元和-2699.48万元,财务数据并不理想,由此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其意在剥离亏损资产、清理“包袱”的怀疑,但这也并未改变先临三维业绩惨淡的现实,也由此促使公司选择了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低于15%。
财务“洗澡”后的先临三维,尽管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但研发投入占比大幅提升。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先临三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25.29%、26.87%和35.08%,恰好使其满足第二套上市标准。不过,“赶考”前的查漏补缺,只能解决一时的难题,对先临三维的考验还在后面。
先临三维的招股书中显示,目前公司的核心产品线主要为3D数字化以及3D打印设备,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制造、精准医疗、定制消费和启智教育等四大领域。
但从生产工艺流程图来看,先临三维并无公司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组件研发和生产能力,业务实质更倾向于“组装”。企业产品3D打印机和3D扫描仪的核心组件高光束质量激光器、大功率激光扫描振镜等精密光学器件目前均依赖国外进口。尽管当前核心部组件未受到出口限制,采购仍能正常进行,但若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将会对上游供给造成不利影响。
先临三维的招股书还披露,公司的另一家控股子公司先临云打印主要从事“互联网+3D打印”的服务业务,建有3D打印云平台,在全国各地运营线下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但由于国内3D打印服务业务的市场尚在培育中,云平台及工艺开发、市场销售、互联网推广、人员投入的支出较大,2016年-2018年,先临云打印净利润分别为-353.71万元、-4342.78万元和-3567.03万元,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招股书中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公司在全国各地运营10个线下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客户主要为政府平台。但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在政府平台领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034.70万元、5078.16万元和1633.62万元,占比分别为25.68%、14.00%和4.0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该业务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不仅如此,据媒体报道,先临三维杭州萧山区的3D打印体验中心,目前已变成了一家面包店。公司当时称,预计未来2至3年内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开出100家体验中心,但实际的运营数量仅有10%。尽管线上平台能持续发力,但线下的拓展已成难题,早已无法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打通增材制造在社会、企业和家庭中的应用落地。
全球3D数字化和3D打印技术仍处于成长期初期阶段,我国3D打印的推广和应用更处于起步阶段。但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增材制造将与传统制造加速融合,对现有的生产模式、供应模式、商业模式加以补充和革新,实现规模化应用,增材制造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模式。
首先,随着工业、医疗等领域对3D数据需求的增加以及硬件复杂度的降低,3D数字化的需求将不断提升。激光3D扫描仪、蓝光3D扫描仪等设备,能够实现快速、高精度地获取环境和物体信息,将被用于高精度产品检测,大大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
其次,3D数字化的进步,将促使硬件复杂度降低,软硬件一体化程度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使用的绝大部分3D数字化和3D打印软件被国外企业占据,专用工业软件及控制软件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强3D打印智能软件算法的技术研究,将提升软硬件一体化程度,提高核心技术的成熟度,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
再次,无论是当前科创板3D打印第一股铂力特还是先临三维,均面临着关键核心器件依赖国外进口的问题。一方面受制于国内整体产业链影响,另一方面,从企业自身出发,应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研发上的持续性投入,不断开发创新。
尽管从当前国内3D打印市场来看,B端的需求已初显端倪,C端需求仍未大面积显现,无论是技术沉淀还是市场感知能力上均处于起步阶段,但欧美国家的发展先例在前,足以见得,增材制造一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传统工业解决行业痛点,并创造新的制造需求。先临三维在科创板的败退,该为公司敲响警钟:唯有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走得顺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