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成为当前各行业努力的方向。9月19日,人民日报社丨人民数字正式上线“智品频道”,并倾力打造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第一个全媒体传播平台“人民智品”,亿欧作为特邀媒体参与其中。
当天,杭州德力西集团发布了智能安防新品——3D全自动智能门锁,德力西副总裁吴晨雨重点介绍了新品搭载的Unconscious PASS智能无感通过系统,他说:“新一代3D全自动智能门锁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上有了全新变革,打破了现有锁厂的工艺制作方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从传统机械门锁到电子门锁,再到智能门锁,随着安防意识的逐渐形成和完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激增。在行业利好因素的刺激下,智能门锁进入快速发展期。
当前,智能门锁的主流开锁技术主要有短距离无线技术识别(蓝牙、NFC、RFID)、钥匙、密码、指纹、指静脉、远程APP、人脸等,在智能门锁短距离连接技术中,占比最高的仍为蓝牙解锁方式。
此次德力西发布的3D全自动智能门锁,采用了TOF 3D镜头进行人脸识别,并使用全自动锁体,是智能门锁领域内第一次将这两项技术用于产品创新并实现家庭场景下的无感通过。吴晨雨介绍到:
“TOF 3D镜头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较双目镜头相比,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TOF 3D镜头通过计算红外光的飞行时间,测量出被测物的深度信息,在安全性上,已经通过银检中心的BCTC支付增强级认证;在便捷性上,TOF 3D镜头不受逆光与暗光条件的影响,在强光条件下,能支持到1.5米的完整深度图输出,完全能适配智能锁的使用环境,这都是传统双目镜头无法达到的技术要求。”
当前,我国的智能门锁的全自动锁体主要呈现两种发展方向:一是以效仿三星等国外厂商的锁体为主;另一个则是在传统机械锁体上进行简单的技术堆叠。吴晨雨认为,这不是一个整体的设计,电机和机械部分的适配兼容性都有很大的问题。从国门门锁市场来看,当前国内的门以防盗门为主,重量较大、质量参差不齐,门锁的扭力与消费者的拉力无法匹配。
针对以上现状,德力西集结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机电专业和机械设计专业的教授和锁体行业的专家,通过两年时间的技术积累,推翻以往的总体方案,按照变速箱的原理保障了机电产品的整体性,在产品稳定性上远高于目前同类产品。
智能门锁自诞生以来,各种言论从未间断。伴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的发展和传感器的不断进步,智能产品将在人机交互模式、智能化等方向上更加完善,5G催生的万物物联还将打破信息孤岛的现状,让智能硬件的整体市场迅猛发展。
在此基础上,尽管智能门锁伴随着互联网应用需求得到发展,逐渐进入公众视线,但国内智能门锁的普及率远低于国际正常水平。据相关数据显示,欧美国家的智能门锁渗透率为35%,日韩的智能门锁渗透率达到70%以上,而我国在2018年上半年也不足5%,且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资本的青睐和舆论鼓吹起来的市场,最终落地到市场确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
据统计,2016年以来,随着智能门锁走入零售市场,智能门锁进入快速发展期。据全国锁具行业信息中心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门锁行业整体销量超过700万套,2018年上半年全国智能门锁行业的整体销量超过830万套,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门锁销量将突破3500万套。
欧美、日韩国家的高渗透率让国内市场对智能门锁充满期待,国内智能门锁的增长势头也较为明显,但分析国内用户习惯,尚且对“智能门锁”没有一个清晰的消费概念,大部分用户还是习惯使用钥匙锁,且门锁的更换率相对较低,缺乏对于智能门锁的消费动机。
其次,智能门锁的技术不够成熟,负面新闻频出也阻碍了用户体量的上升。在2018年底,国内质检中心对市面上40余款智能门锁做了风险监测,15%都能被小黑盒迅速打开,剩余绝大多数也都存在安全风险。用户对智能门锁缺乏信任,门锁作为家庭的入口,更是会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
5G的赋能之下,所有智能硬件理论上都能成为流量的入口,智能门锁也需要更加智能,产品功能更加多元,与智能家居的整个生态融合,或许才能称得上是好产品。不过相较于智能音箱等硬件,智能门锁当前尚不能作为物联网的入口之一,市场有待验证。
智能门锁的千亿级市场究竟能不能到来?尽管当前问题不少,但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技术沉淀仍然需要时间,只有智能门锁在安全性上有了更高的保障,哪怕牺牲部分实用性、便捷性的功能,智能门锁仍然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只不过,迎来爆发还需要更多时间。
与前几年相比,智能门锁已经从“野蛮生长”的状态逐渐过渡到稳定发展时期,行业也正在逐渐成熟,类似德力西、小米等代表商场也正在根据用户需求、产品质量、工业设计等多种维度进行升级换代,在未来,智能门锁定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保护家庭安全的“卫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