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亿欧现场记者何奇
8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沪举办,亿欧作为官方合作媒体为您带来精选分享:
在“创新动能 智汇传承”AI青年科学家高端会议上,面对AI科技发展浪潮,AI青年科学家联盟执行理事、氪信科技CEO朱明杰认为,找到合适的钉子,把AI的科学技术有效地转换成生产力,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斯坦福大学和硅谷是当今世界高科技人才的摇篮,谈到硅谷的科技创新,朱明杰认为在硅谷,科技、人才、事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闭环。国内也有AI相关的优秀年轻人、科学家以及富有经验的业界前辈,在上海也能够打造AI闭环生态。
在朱明杰看来,如果科技只停留在实验室,是没有办法变成生产力。如果创办一个企业,把企业当成实验室来办,就非常危险。AI的时代风口,更加垂青于全才型AI创业者,创业公司首先要解答好商业本质问题,完成“从产品到客户到研发再投入”的商业闭环,确保自身健壮成长,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科技企业。人才之外,有效的环境是人才、市场、科研之间形成不断迭代的土壤。
在会议的“高端对话”环节,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军发,对AI人才培养相关问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对于AI人才培养的核心,沈向洋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问,做到一定地步以后,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要有悟性,第二要能够肯吃苦。他表示,数理基础非常重要,中国大多数的大学是在1980年左右才成立计算机系。在之前,大多数人不是从数学系出来,就是自动控制系出来的多一些。包括像微软,在很多年以前招程序员,就会优先考虑数学系、物理系出来的人才。另外,沈向阳强调,做AI一定要志向远大。
毛军发则表示,培养人才是有风险的,上海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现在上海最缺的就是冒险精神,现在上海是保守的地方,一点冒险精神都没有。他认为,任何事情都要反复论证,黄花菜都凉掉了。做AI算法,需要静心,不要浮躁,真正喜欢的就去做,不喜欢也不要去凑热闹,AI行业可能没有想象般热闹浪漫,选准就要长时间坚持下去。
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吸引了大量人才,但人工智能缺口还很大。有些人认为人工智能因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开始对其他学科的人才进行稀释,还有人认为做人工智能是因为功利,博士一毕业就可以拿到高薪。对于这类社会现象,毛军发表示,人工智能对其他学科人才挤压抢夺非常残酷,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总归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沈向洋认为,要能够以平常心去看这类现象,整个人工智能浪潮,现在看起来也不完全是泡沫,接下来三到五年仍然会让人激动人心,但里面的机会很不幸,今当前大多数的人工智能所做的东西都跟数据相关,大公司因为已经拥有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就给一些初创公司带来很大的压力。
以下为朱明杰演讲实录:
两年前,我们迎来了AI的好时代,大家对AI的期待也都非常高。AI科学家们纷纷出来创业。所以,去年我有幸代表这一批青年AI科学家来讲科创家的精神,怎样去找到合适的钉子,把AI的科学技术有效地转换成生产力。
时间过得很快,一年过去了,世界变化也很快,AI行业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如何让科学技术转换成有效的生产力,至今大家都还在追问这个问题。时间和实践给了我们更清晰的提示。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这一年的思考和实践。
其实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模板,大家都很熟悉。从图中可以看到,一边是斯坦福大学,另一边是硅谷的公司。当前,AI时代的创业青年们都想像几十年前的硅谷前辈那样,去创办伟大的科技企业,去改变世界。每一个大学应该也都希望像斯坦福那样,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不仅搞出厉害的科研成果,还能够深远地影响世界。
我相信各位领导应该也都希望,培育孵化出像硅谷那样的科技创新的热土。我想大家,在当今世界,科技转换成生产力,这个应该没有什么疑义。为什么斯坦福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而且还占领着全世界的人才。在硅谷,科技、人才、事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闭环。我们有AI时代最优秀的年轻人,杰出的科学家,以及富有经验的工业界前辈,齐聚在上海,我们能否在上海打造出这样的AI闭环呢?
第一点,首先我们讲人才,都说硅谷有最优秀的人才,今天在座的人才都很优秀技术也不逊色。沈院士上个礼拜做了一个报告,我没有去亲身听到,但是仅标题就已经受益匪浅了,叫“人才到成功的距离”。因为人才还不等于成功,科技人才怎样才称之为成功?我认为,科技人才能够把科技有效地变成生产力才叫成功。人才到成功之间的距离到底是什么?我们看看成功的人讲的道理是什么,Larry讲的是要做一个全才,光懂技术,而不懂商业和组织是不行的;Bill是说要能接受失败,如果过去的包袱不能突破,其实是你在走向下一个层面,尤其是你要组织一群人去创办一个企业,今天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一件事情,这两件事情在我创业的这几年感受特别深。
第二点,光有优秀的科技人才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效的组织。在上个世纪论信息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应该是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贝尔实验室做出了很多有名的技术,光是诺贝尔奖就取得了九个,但这并没有成为有效的生产力。就像晶体管,这个创办人希望利用半导体技术去孵化项目,他想去做芯片,像当年爱迪生那样做商业化运用。由于缺少商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手下的人后来都跑光了,他成立了一家不知名的公司,今天硅谷的所有公司基本上追根溯源都跟这家公司有关系。我们就在反思这件事情,硅谷其实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图形交互界面,它最后是由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变成了今天的操作系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科技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里,是没有办法变成生产力的。如果今天创办一个企业,把这个企业当成实验室来办,是非常危险的。技术要找到客户,占领市场,形成一个闭环,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力。仙瞳没有成功,但从仙瞳出来的几个年轻人成立了一家公司,叫英特尔。当时的行业规则是这样的,做计算机的巨头公司都是自己做芯片,英特尔的芯片当时被认为是低端产品,但英特尔专注在CPU的设计和制造上,去不断地迭代,后面陆续出了8086、386、486以及奔腾系列、酷锐系列,打败了日本的芯片公司。后来英特尔砍掉了自己内存存储业务,专注于CPU。从此世界上有了一个行业叫CPU,它也打败了摩托罗拉这样的巨头,建立了新的行业规则。性能,成本,产能,生态,市场,都做到了极致的成功,所以今天满世界都是英特尔。
另外,中国也有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把科技变成生产力,这个企业就不用多介绍了。我们看到华为最爱用的这张照片,每次看到觉得在中国做科技企业真的不容易。我从上大学的时候就觉得华为非常厉害,快20年了,每次都觉得它已经到巅峰了,结果发现它才刚刚开始。我在反复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功?一直在研究这些东西。我们今天会讲他们的产品,为什么能够把这些巨头打败,为什么最开始一个弱小的姿态,最开始的时候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为什么今天分别在各自的领域代表了最高的技术成就,这个话题也可以留给大家去思考。
十年前看吴军写的《浪潮之巅》,里面一代又一代科技公司的兴衰传承,那时候我看得热血沸腾。今天,我们自己出来创业,切身感受到共鸣和艰难。半导体技术和AI技术本身的突破性技术都是其中一个内核,内核就一点。我们看这张图,这是谷歌2015年的一篇论文,其中AI算法的代码就是中间黑色一点点,非常真实。如此真实以至于我把它印在了公司的T恤上面,其实这个图还远远不够,外面还有更大更多的圈,包括组织建设、市场能力,我们T恤上实在印不下了。为了说明AI技术真的可以变成生产力,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氪信科技的进展。
其实,我们原来的金融机构是为以前的工业时代匹配的,面向的是大企业、大资产、大客户,跟现在信息时代的需求是脱节的。今天,利用图神经网络从海量进入上亿账户里面拿出可交易的内容来。我们非常感谢,有一个自己能力很强而且不拘一格跟氪信合作的伯乐,招商银行,他们能够识别真的有技术还是图有招牌,与我们这样的年轻公司去合作共赢。今年,我们将会把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纷纷变成合作伙伴。
回头想一想,真的很后怕。如果不是一家又懂产品又开放金融机会给我们的话,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很庆幸,也希望后面投身把自己的AI技术和产业去合作的创业者,也有这样的机会,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和伯乐。其次我们还庆幸上海没有BAT跟我们抢人,我们公司有一半的年轻同学都来自于海外的名校,我们能够招到这样的优秀人才,其实硅谷的崛起,深圳的崛起,他们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大企业。AI时代,我觉得上海是有优势的,相信在其他行业也一样有巨大的机会,需要有伯乐,给年轻的人和企业一个机会在上海创造“AI时代的硅谷”。
过去几年,因为创业有点喧嚣,今天我分享的都是一些回归常识的思考。其实,我个人非常欢迎理性的回归,交给市场去检验。有价值且用心做的企业自然会成功,就像今年的《流浪地球》和《哪吒》,如何把知识转化成成果,是AI的科创家也好,还是科学家也罢,都是将面临的共同的课题。
AI科技变成生产力,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人才能够成功,千里马需要伯乐,我们希望通过A班计划,让少年强起来,少年强,上海强,中国强,谢谢大家!
由亿欧公司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外)联合主办的“2019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结合湾区科创和青年特色优势,将第二届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的主题定位于“科技赋能、青年引领”,将围绕5G生态、硬件创新、工业数字化、AI企服、科技出海等热点展开探讨,欢迎科技创新的观察者参与!
报名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75
编辑:梁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