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界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长绒棉因其柔软细腻、光泽度好,更是棉花界明星般的存在。
截至2020年棉花生产季结束,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均名列全国第一。你可能想不到,这四个“第一”,新疆棉花已连拿26年!
底气,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
棉花是一种喜温喜光、具有无限生长习性的经济作物。新疆与国内其他产棉区相比,具有更多有利的气象条件。
新疆空气干燥、云量少、晴天多、日照充足,有利于棉纤维生长,能够显著降低烂铃率,提高单产。
这里是中国日照时间最长的省区,棉花们每年能享受到约2500-3500小时的“日光浴”。
除此之外,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积累及经济产量形成;而丰富多样的光热资源,有利于各类型棉花生长;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雪山融水,堪称“水中贵族”,给新疆棉花提供了充足稳定且优质的水源。
夕阳下,盛开的棉花仿佛一片雪白的海洋。图/王海英
最幸运的是,新疆棉花生长季节水热同季,给了种植在绿洲灌溉农业区棉花十足的“安全感”。干燥的气候及冬季极寒天气,也不利于害虫的生长繁殖。因而,棉花生长过程中,病虫害这一老大难问题也被完美规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得益于新疆独特的自然条件,新疆棉花拥有花絮色白、纤维柔长、强度较高等优势。特别是新疆长绒棉的柔软度、光泽度、亲肤度、透气性、弹力等均远超普通棉,常年一二级花达80%以上。
有好口碑,也有广阔天地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花生产区域重心由黄河流域逐步向新疆转移。
作为新疆的第一大“花”,棉花种植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等地区。目前,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3752.85万亩,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8.92%;总产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87.3%。
一辆辆采棉机正在棉田采摘棉花。图/王海英
新疆是我国最早植棉的地区之一。古代,棉花常被记述为“白叠”“织贝”“吉贝”。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称棉花为“帕合他”。一些史学家认为“白叠”与“帕合他”读音相近,由此可以窥见棉花由新疆传入内地的痕迹。
这里植棉已有2000多年历史,根据出土文物和古籍记载,自东汉起至南北朝时期,塔里木盆地各地和吐鲁番地区已相继种植棉花,并有了棉纺织手工业。
据《梁书·西北诸戎传》 记载,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在巴楚县托库孜萨来古城晚唐地层内,不仅发现棉布,还发现了棉籽实物。
虽有悠久的植棉历史,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棉花生产才获得更大发展。
1949年新疆只有棉田3万多公顷,总产10万余担;到1959年棉田已发展到14万多公顷,总产114万余担,较1949年总产增加10倍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政策放宽,棉花经济进一步被开发,新疆植棉业又得以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一黑一白”经济发展战略,棉花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截至目前,北疆的棉花产地机械化程度已达90%,南疆也已达到85%左右,人力被大大解放。
软萌背后是硬实力支撑
新疆棉花可不只有洁白、温暖、可爱等标签,棉种每一次升级换代、新疆棉的每一次高光时刻,背后都是多领域的持续攻坚与付出。
我国过去没有种植长绒棉,特纺工业所需原料全部依赖进口。
1954年,新疆应农业部要求开展引种试验,并获得成功;1955年以后,引进国外长绒棉品种继续鉴定试验,建立科研机构,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
目前,新疆是国内唯一大量生产长绒棉的地区。
在棉花的生产用种上,过去主要是草棉和部分混杂退化的陆地棉;新中国成立后,从引进苏联品种逐渐发展为应用自育品种。经过多年数次换种,生产用种已实现自育品种化。
此外,新疆还利用高科技生产出天然彩色棉,在国际市场上每吨售价4000美元,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农业气象科技人员观测棉花长势。图/李冬梅
世界顶级的新疆长绒棉,长年供不应求。在国内,新疆棉花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等19个省市;1982年,长绒棉开始向罗马尼亚出口;1983年,陆地棉、长绒棉都进入了国际市场,主要销往罗马尼亚、日本、苏联、捷克、南斯拉夫等国家。
据业内人士分析,2021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将继续保持稳定,不仅因为气候、水土条件适宜,科学种植以及机械化生产也提高了产能及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新疆已形成棉花种植习惯,下游加工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加,籽棉销售火爆。
国家支持、技术支撑、各部门守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新疆棉花产业振兴的队伍。是的,新疆棉花,就是这么霸气!谁也不准欺负她。
我支持
新疆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