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4月3日电 题:回眸厦大百年:让海外华文教育薪火相传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在厦门大学(简称“厦大”)迎来建校百年华诞之时,厦大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亦已成立六十五载。一代代厦大人秉承校主陈嘉庚先生“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致力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让海外华文教育薪火相传。
该学院党委书记范丽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厦大海外华文教育初心不改,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约6.5万名专门人才,已形成汉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备、面授教学与远程教育并举、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行的特色。
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对外教育的机构之一,厦大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不仅开展远程教育,也开设面向海外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包括经贸、教育和文化三个培养方向。
厦大海外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厦大第一所孔子学院——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黄建军告诉记者,学院立足东南亚华文教育研究,以远程教学、赴外面授、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多种途径服务东南亚华文教育,切实帮助当地华文教育解决师资、教材和教学问题,近20年来出版专著、教材近90余部。
特别是,该学院以服务于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建设为目标,致力推进以孔子学院为载体的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五大洲14所厦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及48所附属孔子课堂的管理与发展,共建孔子学院及其所属孔子课堂累计注册学生数已逾20万人。
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校长查尔斯·埃赛莫奈(Charles Esimone)在致厦大百年校庆的贺信中表示,在传播中国文化和语言的过程中,中国依托孔子学院,搭建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桥梁和心灵高铁,“尼日利亚当地青年学习汉语,正在悄然改变他们的命运。”
“可以自豪地说,厦大共建孔子学院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和谐,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范丽说。
范丽进一步举例讲道,以“不见外的老潘”走红网络的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就是于1988年到该学院学习汉语的。来华30余年,潘维廉踏足中国广袤土地,感受各地风土人情,撰写魅力系列丛书,向世界推介厦门、福建和中国。
依托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厦大已培训中(外)方孔子学院院长、外国教育官员及外国中小学校长、本土教师、国外大中小学生等18000余人,为孔子学院源源不断培养、输送具有全球视野、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厦大也累计选派中方院长逾80人次,国际中文教师近260人次,并向全球31个国家派出汉语教学志愿者逾720人次。
英国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林丽芳告诉记者,自2016年以来,该孔子学院开展了威尔士政府支持(赞助)的本土教师中文课程培训,目前已形成稳定的培训模式,每学年2至3期,每期3个班、六周、约20人左右;部分本土老师在培训后,继续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卡迪夫大学开设的更高级别中文学习中来。
现任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孔子学院本土教师的鲁永平(Wiktoria Laura Luczyk),上大学时选择汉语作为辅修课而与汉语结缘。她在2014年通过弗罗茨瓦夫大学孔子学院申请奖学金来厦大深造,获得厦大硕士学位后回到弗罗茨瓦夫大学孔子学院任教。
“到厦大留学,自己的命运发生了转折。”鲁永平表示,她的使命是教授学生学习汉语,这一切不会结束,“我与中国、中文的故事还将不断书写,我们的故事也将继续讲述。”(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