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人大代表话“共享工程师”:特色产业的跃变“妙解”
中新网北京3月11日电(赵晔娇 张煜欢 黄龄亿)“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一些企业自发到上海去找‘星期天工程师’来解决技术问题,极大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眼下,浙江以政府引导、通过市场运作,主动搭建平台来寻找各个点位上的工程师。”此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浙江省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温暖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说。
对于地方的产业集群发展而言,协同创新是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如何实现产业跃变?温暖前述的“平台”,正是浙江去年以来打造的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下称协同创新中心)。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到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在他看来,这与浙江打造的这一中心“不谋而合”。该省通过推广“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共性技术平台+一批共享工程师”模式,打造起整合创新资源、引领产业转型的重要枢纽。
聚焦共性技术:传统产业“大有可为”
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基本盘,也是创新转型的主阵地。温暖介绍,协同创新中心以“腾笼换鸟、凤凰涅磐”为理念,在产业定位上不求“高大上”、不求“全链条”,立足各地传统特色产业,确定了14家试点单位。
“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我们体会到,传统产业大有可为。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思维。”温暖说,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但也蕴藏着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巨大空间。
他介绍,该中心聚焦共性技术,围绕单个企业不愿做、做不了、做不好的技术问题,打通产业链痛点堵点,为传统产业强身赋能。
以台州温岭的特色机电产业为例,位于当地的机电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聚焦“电机、流体、电控”三大技术瓶颈,加强科研攻关,推动泵与电机产品提效、节能、降噪,从小型民用泵向工业泵延伸。2020年当地该行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8%,产值增长11.7%,规上企业出口增长20.4%。
“只要政策对路方法得当,主动加强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传统产业也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高端要素引力场、人才蓄水池,重塑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话语权,打造新增长点。”温暖说。
实现共享人才:解决“养不起”“吃不饱”矛盾
立足产业的基础上,人才是该中心的“核心”所在。温暖介绍,协同创新中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地正在边建设边探索、边服务边完善。目前在引才方面,该中心主要通过直接聘任工程师,与国际国内工程师机构合作,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等渠道加强队伍建设。
“通过协同创新中心这个枢纽,人才超越了原有的‘单位所有’状态,成为面向整个行业的共享工程师,解决了企业‘养不起’和人才‘吃不饱’的矛盾。”温暖说。
在台州温岭机电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便有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的180多名人才担任兼职工程师。不少工程师说“在中心就跟在大医院一样,接触的案例多,能力提升快,收入也高”。
温暖称,浙江还通过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机制,吸引高校院所的人才参与技术攻关,让高校院所“接到地气”,企业“接上天线”,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
“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工程师入驻保障制度。”温暖说,在金融支持保障方面,浙江加强与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合作,扩大“人才贷”“人才保”“人才险”服务范围,让中心引进的工程师项目享受高层次人才信用贷款和信用担保。
打造共享格局:思考可持续之道
科技人才找到用武之地,特色产业实现迭代升级,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助力之下,这条创新链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中心已集聚研发团队163个,工程师2343人;服务企业1410家,解决共性技术难题146个,个性技术难题614个,转化技术成果290项,组织技术培训10662人次。
打造协同创新中心过程中温暖发现,当前创新资源总量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仍然并存,需要一手抓增量,一手抓存量,搭建合适平台、做好整合文章,推进人才、平台、项目和资金的一体化配置,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裂变。
他提出,接下来浙江要通过发挥产业“磁吸”效应,继续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发展的可持续之道。
“在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中,我们要下好招才引智、招大引强先手棋,紧盯细分领域的顶尖人才、一流院校、头部企业,以优势产业集聚高端要素,以高端要素引领产业升级,形成正向循环。”温暖说。
此外围绕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重大问题、制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卡脖子”问题,他提出该省要推广协同创新模式,借鉴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模式,构建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的组织形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完) 【编辑: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