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从“忙应对”到“瞻未来”:葛明华院长的“疫后观察”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钱晨菲 董易鑫)“疫情之下所暴露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急需补齐。”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应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建设、规范完善“人物并防”的入境精准管控政策等。
上述建议的提出,与葛明华去年的“双线履职”密不可分:从武汉到北京,从医生到代表……因以浙江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的身份带队驰援、目睹武汉人民的不易,葛明华连续两年的两会建议均大篇幅聚焦疫情防控,为民众健康“鼓与呼”。
“去年这个时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措手不及,各界都在努力应对这场‘无准备之仗’。”在葛明华看来,今年两会的如期举行是值得珍惜的,常态化防控须慎终如始。
何以谨慎?葛明华说,“忙应对”的同时,更要“瞻未来”。
“就拿我所在的医院来说,武汉抗疫回来后,我们多了一大批‘防控专家’,在武汉积累的经验融入了日常院感工作中,如运用科技手段在医院的每个入口安装自动闸机,对进出人员进行智控化管理。因经历了防疫物资短缺的特殊阶段,我们对医疗防控物资的保障也更为重视。”葛明华表示,在积极提升医院“硬实力”的同时,疫情中涌现的“青年力量”也使他进一步认识到引进人才的重要性,“‘不拘一格聚高端人才’将成为医院人才引进的‘新常态’”。
除了当好医院的“大家长”,人大代表的身份也让葛明华有了更多“疫后观察”。通过调研,葛明华发现,目前防疫仍存在不少短板,譬如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防输入压力犹存;农村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薄弱,联防联控机制还不完善……
以筑起乡村防疫防线为例,他建议,应压实镇、村两级属地责任,建立“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深化运用精密智控,织密防控网络;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的防控经验和医疗资源优势,不断完善驻村(社区)疫情防控指导员制度,确保对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资源技术下沉全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宁可“建而不用”,不可“用时没有”等。
除了守好公共卫生防疫大门,葛明华今年的多项建议亦为民众生命健康“发声”,其中包括因地制宜的落实妇女生育安全保障、完善并有效落实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医保政策以及尽快试点“健共体”等。分析上述建议,“瞻未来”始终是葛明华思考的重点。
如在推进“健共体”建设方面,他告诉记者,在强化医联体、医共体医疗功能的基础上,可充分整合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职能,为民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一体化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常被提及,但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医疗水平的提升,我们应在医务人员中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给民众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从源头上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健康服务水平,使民众少生病、不生病,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葛明华说。
具体来看,他认为可在管理体制上,成立健共体管理委员会,强化健共体公共卫生职能;在利益共享上,实施医保“总额预算管理、结余适当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支付机制,支付导向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在保障机制上,加大基本公共卫生、卫生应急和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经费投入等。(完) 【编辑: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