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黑色星期一”后,3月9日,A股再度遭遇重挫,两市股指在早盘上演V型反转后,午后再度走弱。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收于3359.29点,跌1.82%;深证成指报收于13475.72点,跌2.80%;创业板指报2633.45点,跌3.50%。不少新股民自我调侃:“真是我不理财,财不离我。”
大部分新人的实际操作是“买涨不买跌”,看着涨了赶紧跟,看着跌了就割肉止损。但理论上,相信不少股民都知道,“买跌不买涨”。简单说来,就是长期操作应该是:下跌的时候持续买入,上涨的时候持续卖出,可保账面盈利。从本周一(3月8日)开始,A股下跌,但交易量放大,估计是不少新股民想起了“买跌”的说法,开始“补仓”,对此,老股民笑了:你们这是在“接飞刀”。
“接飞刀”是什么?
“飞刀”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专业用语,更接近“行话”“切口”,是指各种股价在一段时间内接连下跌的股票,这个词源于一句华尔街的“古谚”:不要接飞刀。(Don’t catch a falling knife.)“接飞刀”就是指股民们在股票下跌之时购入,试图“抄底”。
“天才”彼得·林奇在出任麦哲伦基金经理13年间,该基金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至140亿美元,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2%。他在书中说:“想要抄底买入一只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想要抓住一把下跌的刀子。不但抓不住,反而会伤到手导致剧烈疼痛,因为你抓错了地方。通常来说一个更稳妥的办法是,等刀落到地上后,扎进地里,晃来晃去了一阵后停止不动了,这时再抓起这把刀子也不迟。”
下跌的股票让很多刚入市的新人看到了“抄底”的希望,于是纷纷入手,这样的行为被称之为“空手接飞刀”,而正如彼得·林奇所说,新入市的非专业股民,往往没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会因为“飞刀”而割伤自己。毕竟,大部分的“飞刀”是亏损的,水平不好的真的不要随便去接,尤其是暴跌下来的那种股票刀。
更有资深“接刀人”指出,牛市的“飞刀”更是不要接。因为大家都处于膨胀期,容易滋长乐观情绪。因此,即便老股民也容易去接牛市“飞刀”,最后发现剧本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号称“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说过这样一段话,值得思考:“接‘飞刀’容易中招的原因是:人们在接‘飞刀’的时候往往想的是这个股票过去到过什么价,而不是想的这个公司值多少钱。个人认为在买股票的任何时候,总是应该假设自己刚刚从外星来到地球,然后平常心地看这个股票该不该在这个价钱买,包括接‘飞刀’的时候。”
那么,如何能做到真正的“抄底”而不是“接刀”?恐怕只有股神才知道。
股市带绿了基金 新基民要控制好情绪
另一方面,市场连续调整,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出现较大下跌。多只由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跌幅超过20%,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消费行业跌幅达24.96%,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跌幅达24.81%,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C跌幅为24.22%,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跌幅达23.89%,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跌幅为21.01%。
春节以来净值回撤幅度较大的部分基金
年轻新基民刚刚抱团明星基金经理,机构抱团却开始瓦解。据wind数据统计梳理,截至3月3日,共有300位基金经理的609个公募基金组合今年以来最大回撤超过15%。其中包括张坤、刘彦春、萧楠、蔡嵩松、胡昕炜、葛兰等明星经理旗下超过200亿元的大规模组合。
相对于专业人士对周期变化的敏感度,普通基民的信息会相对滞后,因此容易陷入市场情绪中“追涨杀跌”。基金是长期投资的理财工具,通过长期持有才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收益。专业人士也提醒,基金投资者也应该树立正确观念,需要对基金投资的风险有清醒认识,与风险承受能力和实际的风险偏好相匹配。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孙蕊 综合自海报新闻、中国证券报、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