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亚声:在农牧民家门口建“120” 沈阳防护新材料研究院成立 华茜代表: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3月1日,中国244家驻外使领馆共发放“春节包”约50万份 公安部门去年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1万余起 齐嵩宇代表:让“工匠精神”为“中国智造”转型保驾护航 张金海代表:建议设立“中国环卫工人节” 中科院团队发现摄食和体重调控新机制 或助节食减肥 栗战书:今后一年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 校外培训如何降温?张咏梅代表建议鼓励在校教师提供个性化辅导 哈尔滨多名公职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不力被问责 中国拼字大赛,喊你来 邱光和代表:激发中小企业活力要解决三个“痛点” 刘世锦看“十四五”:中国要以改革突围,踏上高收入阶段的台阶 公安部:“净网2020”专项行动全年侦办网络犯罪案件5.6万起 栗战书: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从“留得青山”到“青山常在” 中国保市场主体有何考量? 郭素萍代表:“村民托我带支歌,唱出幸福新生活” 严惩犯罪护卫平安中国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醒了!继续开工!嫦娥四号进入第28月昼 她的“枝叶”仍繁茂——夏森老人的故事 2020年重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居西部地区首位 马一德: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牢牢架起 范永贞代表:文化馆人做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时更有信心了 “巾帼不让须眉”!赵立坚祝所有女同胞节日快乐 科研人员在车桑子枯枝上发现多个微型真菌新资源 政协委员聚焦科技创新:“从0到1”唯有全力以赴 马一德代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牢牢架起 菲律宾外长暗批加拿大任意拘押孟晚舟 外交部回应 中方称愿与各国探讨建立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 为跨境旅行提供便利 全国女民警人数超28万 公安部表彰女民警、警嫂和爱警母亲 关心国事牵挂家事——全国两会上的“她”声音 “银发族”如何拥抱数字生活?两会释放更多好声音 赵立坚:香港是中国的香港,敦促有关方面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香港事务 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建言大湾区城市 以协同效应迎时代红利 九个词,感受中国外交的态度与声音 山西团代表热议高质量发展 大咖录丨聚焦碳中和主线 白马杀估值后仍具投资机会 发改委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相关概念股有望受益丨牛熊眼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按季扣?总理让“算笔细账”,结果出来了 买房子谁说了算?女性话语权逐年攀升 疫情下“中俄组合”稳如中流砥柱,电商、医药或成经贸新增长极 沙特石油重镇再遭袭!油价突破70美元后还会走多高? 高盛:比特币年内或冲破10万美元丨一份观察 美国分析师:现在坐飞机很安全 航空业3月底开始恢复丨一份观察 业绩大涨却难撑千亿市值,四机构卖出华友钴业近20亿 美年健康跌停全天成交超7亿元,机构、深股通逆市扫货 机构今日买入这14股,卖出华友钴业1.44亿元丨龙虎榜 白酒板块又崩了,茅台再度失守2000元大关,抄底时机已到?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全国人大代表刘亚声:在农牧民家门口建“120”

2021-03-08 18:30:1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8日电 题:全国人大代表刘亚声:在农牧民家门口建“120”

中新网记者 张玮

“我提议在农牧民家门口建‘120’,增强农牧区基层医院的急救能力。”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亚声谈及自己的提案掷地有声。

内蒙古横跨东北、西北、华北三大地区,地广人稀,乡镇卫生院离城区中心医院距离较远。“因此,农牧区医疗机构具备一定的急诊急救能力,以应对突发的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让刘亚声明确,基层急救能力亟待加强。

刘亚声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急救故事:疫情期间她所在医院科室收治过一名39岁的农村男患者,诊前一周反复出现胸痛,介于疫情不愿去医院,便找村医就诊。村医诊断为劳累,给予患者口服止痛活血药物。之后患者症状加重,开始意识不清。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刘亚声。 受访者供图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刘亚声。受访者供图

“患者家属拨打120电话等待城市中心医院的急救,延误了1个多小时,导致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出现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刘亚声说,这名患者如果能在家门口得到急救,就可以避免由心梗引起的高死亡风险。

“不能把急危重症患者都‘积压’到三级医院。”刘亚声建议,每年应当定期对基层医生培训急救意识和危重症救治能力。

通过医共体,二级医院的医生下沉到社区、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进行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培训指导。“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保证急危重症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刘亚声向记者详细阐释道。

刘亚声发现,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急诊急救意识,急救能力几乎为零。“如果在社区卫生中心或卫生院疫苗接种时或就诊过程中突发急症,等待‘120’接诊往往会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就诊人群的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接诊急重症患者的几率将日益增大。急救设备的配备是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急救工作的必备条件,加强基层医护队伍建设,更是保证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有高质量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保障。

刘亚声以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为例介绍,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居民少则3000人,多则达五六万人。

据粗略统计,2020年,乌兰浩特市社区卫生中心接诊人数少则千人次,多则2万多人次;乡镇卫生院平均门诊量可达3000人,住院患者多达500人,患者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诊疗责任,对于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救治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加强基层医疗人才的定向培养刻不容缓,加强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才能为其不断学习培训提供有力保障。”刘亚声认为。

在刘亚声看来,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落实,基层首诊也将不断推进,增强农牧区基层医院的急救能力,是为患者减负,也是为健康中国加码。(完)

【编辑:苏亦瑜】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