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发扬协商民主 助力“中国之治”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发扬协商民主 助力“中国之治”
中新社记者 郑巧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乍暖还寒时节,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再度汇聚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大会。
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众志成城化危为机。在过去一年里扭转乾坤的艰苦奋斗中,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尤其今日再度参与盛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在中国各地、各自工作领域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把责任扛在肩上。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作年度工作报告时赞扬这个群体,在特殊年份书写了特殊的“委员作业”。他还特别提到,人民政协成为了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协承担起新的使命——为开局起步集聚众人之智、汇聚众人之力。
关注今年全国两会、足够细心的海内外观察家应该会注意到,在协商建言工作中,人民政协提出要制定民主监督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商式监督,助推重大部署落实。以及,要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尤其,专门协商机构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开辟“中国之治”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独特治理平台,它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性、优越性,正在并将持续展现。
如今,在人民政协这个政治平台上,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是其成员必须面对的问题。也因此,在最新发布的年度政协工作报告中,学习或加强学习成为高频次出现的词语。
回首70多年的发展历程,人民政协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人民政协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展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在重要历史交汇点上,人民政协在实践中自觉总结完善网络主题议政等创新举措、有效做法,不断培育协商文化,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平等包容等理念融入制度建设和运行,必将在推进“中国之治”的进程中展现“中国之制”的生命力。(完) 【编辑:王思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