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草民”王召明:有“顺国情、合地情”的特色品种,才不会被“卡脖子”
中新社呼和浩特2月27日电 题:“草民”王召明:有“顺国情、合地情”的特色品种,才不会被“卡脖子”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自称“草民”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召明,低调、朴实、不爱闲谈,但一提到与“种子”“生态”相关的话题,他便滔滔不绝。他称,中国应建立“国家特色种业种质资源库”,有了“顺国情、合地情”的特色品种,这样就不会出现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
王召明的另一个身份是内蒙古蒙草生态集团董事长,这也是他总称自己为“草民”的原因所在。
对于缘何酷爱琢磨“种子”,王召明给出两个答案,其中一个答案与他出生在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有关。他说,“优良的牧草品种关系着牛马羊的口粮。”
而另一个答案则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
王召明说,这次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中国到底如何建立“国家特色种业种质资源库”?
“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资源普查时发现,原来各个地方的特色品种大量消失。”王召明建议,中国农业农村部应牵头组织建设‘国家特色种质资源库’,把全国各地有特色的种质资源都收集、鉴定、评价、保护起来,形成国家特色种业发展体系。
他认为,当下应该做的是,“摸清我们特色种业的家底儿,尽快研发出一批特产农作物种子、乡土草种、牧草种子,有了‘顺国情、合地情’的特色品种,就不会再被国外‘卡脖子’。”
在打造特色种业中,王召明认为,要跳出传统“农业思维”,建立各地的乡土种业数字化体系。
“每一个区域的每平方公里,水土气条件不一样,原来有什么种子、现在适合种什么、种多少、种得怎么样、防病防疫、预测收成,坐在炕头就能管到地头,这就是种业数字化一张网。”王召明幽默表示。(完)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