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女教师在中国的“四重角色” 新疆库尔班大叔后人:从“骑毛驴”到“坐飞机”谈家乡之变 祖孙三代的“毛乌素”之“征”:从“满眼黄沙”到“塞上森林” 真实的西藏还是想象的香格里拉?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发跨省(市)外籍人才居住证 川渝建立六项合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中国脱贫攻坚成就 用时不到法定审限一半,小额诉讼程序有效提升法院审判效率 中国司法机关确定“组织参与国(境)外赌博罪”等17个新罪名 湖南环保工作取得多项突破 洞庭湖总磷浓度持续下降 奇瑞捷豹路虎中方负责人陈雪峰离职,继任者如何挑起转型重担? 东莞升级楼市调控 供求两端联合发力控炒作之风 理想汽车2020第四季度净利润1亿元,领先蔚来与小鹏汽车率先实现盈利 印花税法首次提请人大审议,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不变 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核心优先事项是疫苗公平分配,避免过早撤出支持政策 服务中心大局 展现政协担当——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解读 快讯!濮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市政协八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我市获奖个人、集体事迹介绍赵战秒同志先进事迹 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政协委员提案助力老旧小区改造 出席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陆续报到 宋殿宇在参加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时强调优化营商环境 巩固脱贫成果 办好人民教育 持续招商引才 我国1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2亿元 同比增长42.1% 2020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预计2.4万亿元 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2020年四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报告显示:农业经济增长加快 务农收入持续回升 我国发布《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 续航里程超过26000海里!我国自主研制超大型油船“远福洋”轮交付 【画说防疫】开学防疫不松弦,健康迎接新学期!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断贫莫若学——贵州大歹苗寨教育之变 京雄城际铁路北京西开往雄安首发列车进站。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团圆的时刻 他们还在守护着国门 我国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获批上市 今年海洋伏季休渔期确定 不少于三个月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交通领域“适老化”改造 甘肃南梁革命老区:窑洞杂粮精烹“旅游饭”飘香山外 乡村区划建制调整吹来振兴“春风”——四川农业大县走访见闻 胡忠雄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科技领域探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村医代表”杨莲英的一天:大山深处健康“守门人” 覆膜、施肥紧凑开展 江西春耕备耕忙 在国博与“月壤”面对面 三十岁的保护是长寿的保障,王新华主任的养生之道 政策鼎力支持 绿色债券发行量有望稳步增长 长江产业基金:跨界投注威马只因务实稳健 由茶叶拉开大幕的中美贸易,伴随帝制中国最后的百年盛衰 证监会:将配合完善《公司法》有关关联交易的规定 楼市调控逐步深入 多个热点城市拟集中供应宅地 北向资金丨本周扫货重点曝光,宁德时代获加仓超12亿元 锂钴价格全线上涨,新能源产业链向好趋势将持续火爆多久?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南非女教师在中国的“四重角色”

2021-02-27 18:26:15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2月27日电 题:南非女教师在中国的“四重角色”

中新社记者 丁思

英语教师、流浪动物保护志愿者、母亲、奶奶,这是兰州大学南非籍教师爱丝梅(Esme Truter Koen)在中国的“四重角色”。在中国宁夏、青海、甘肃多所学校任教19年,她说,“是这里的人们让我留了下来,未来我想成为一名动物医生。”

“身兼多职”的她在今年寒假期间也不清闲,主动申请为留校学生开设英语沙龙,通过圆桌对话的形式,与学生们探讨英语习语、美食、旅行、动画片、文字游戏等话题。

“希望这份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正如我刚来中国时,大家给我的帮助一样。”爱丝梅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及在中国近20年岁月说,“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自己来自哪里,以及曾经的人们给我的友好。”

2002年,爱丝梅接到宁夏教育部门邀请,在宁夏银川两所中学任教,不会中文的她,带着一双十二三岁的儿女住了下来。

“那时来银川的外国人很少,孩子们看到我总觉好奇,还有人会摸摸我的头发和鼻子。”爱丝梅说,她与人交流基本靠身体语言,年幼的子女在家看戏剧和成龙的电影学习中文,“他们在当地上学交到朋友后,就成为我的中文翻译了。”

这么多年,她教过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和需口语培训的中国职场人士。“上课不说中文”成为了她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她说,这样才能让学生习惯用英语思维和她对话,“放慢语速、咬字清晰、夸张动作”也成为了她的说话习惯。

来中国前,爱丝梅在南非当过记者,还在农村教过英语。“希望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同样接受教育。”在青海民族大学任教期间,她还专程去农村授英语课,“如果老师愿意将知识投放到农村,对学生而言是幸福的,也是我一生努力去做的重要事情。”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地处中国西部的甘肃日渐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这里也成为了诸多外籍人士的“第二故乡”。

儿子和一位兰州姑娘恋爱结婚,2016年,爱丝梅来到兰州工作;2019年成为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爱狗的她,在兰州又多了一个身份——兰州流浪动物救助站志愿者。

发布“寻狗信息”是她每日微信的不变主题。“我们还为流浪的猫猫狗狗寻找栖身住所,并找动物医生给它们做结扎手术。”爱丝梅说,希望更多人善待、爱护动物。

相比当老师和做志愿者,“妈妈”是爱丝梅自认为做得不够好的角色,“我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尽我所能让子女们成为更好的人。”

如今,近60岁的爱丝梅在中国又多了一个角色——“奶奶”,辅导两个可爱孙女弥补了她对子女无暇照顾的缺憾,“我会教她们德语、英语、非洲语,让她们感受多重文化的交融。”

爱吃西北大蒜、土豆,能和出租车司机聊天,周末去爬兰山……过着标配“兰州生活”的爱丝梅说,“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更像是一座桥梁,也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坚守这个角色,用英语去讲述中国故事,去告诉外界真实且多彩的中国。”(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