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院士:“五不争”食用菌产业将为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关牧村:保持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是对艺术最好的滋养 浙江:选考赋分分差由3分改为1分 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胡刚:“清零”不等于能“马放南山” 需砌高疫情“复燃”防火墙 美国十所知名大学校长呼吁中美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内首个单针接种新冠疫苗来了!安全性、有效性如何? 中国代表在缅甸问题联大非正式会议上阐述中方立场 中国科技部:四大举措助推香港科技发展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为保护绿孔雀法院判决停建水电站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景宏年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符合收押条件不收押?武汉开展排查“纸面服刑”活动 中国外交部驳荷兰议会通过涉疆动议:罔顾事实与法律常识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服务中德双方学习者 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试运行 重庆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达122万余剂次 高铁到地铁,公路到天空,京津冀的“路”越来越顺了…… 中老缅泰第102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圆满完成 云南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8% 非化石能源占比全国第一 三部门联合打击春节档院线电影盗录传播违法犯罪行为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愿与中东国家共同努力建设和平安全发展繁荣的中东 辛勤耕耘 逐梦前行(新春走基层) 检察官用心 “1+N”救助机制激发司法救助效能 中国脱贫奇迹告诉世界什么(望海楼) 证监会完成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协同共进 京津冀定下5年新约 事实如铁,中国人权成就不容抹黑 生物识别信息纳入电子数据剑指网络犯罪 知产审判“国家队”成立两周年 将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保护力度 应急管理部:全力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形势稳定 甘肃出台《条例》:明晰“责任田” 防治校园暴力及“校闹” 台籍全国政协委员江尔雄:父亲最喜欢拉的曲子是《思乡曲》 两部门印发方案 指导学校做好2021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 认罪认罚教育转化效果显著 瓦解涉黑组织“攻守同盟” 科技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区域创新中心 抗疫硬核力量:目前已有17个疫苗在开展临床试验 中方回应美国会通过涉港决议案:停止借涉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海评面: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是对世界人权发展的贡献 “断卡”行动以来惩戒“两卡”失信人员10.8万余名 焦点访谈丨把“心”搬进新社区 续写幸福“后半篇文章” 深圳拟立法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管理 高速收费站对装载鲜活农产品货车粗暴验货?交通运输部澄清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以文艺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 美国称尚未决定是否参加北京冬奥会 外交部回应 诵读红色经典重访革命遗址|巍峨娄山关 旧貌换新颜 科技部:破除科技人才称号与评价结果简单挂钩 专访柯军:后疫情时代中国戏剧发生“人、戏、场”深层嬗变 科技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万家 中粮集团原总会计师骆家駹被公诉 曾被指低价处置国有资产 科技部:大力支持香港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载体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李玉院士:“五不争”食用菌产业将为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2021-02-27 09:30:2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26日在北京表示,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特性,下一步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工程院当天举办“学习脱贫攻坚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刚刚获颁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李玉院士回“娘家”参会时作上述发言。

他说,食用菌产业发展可总结为三句话:一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二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是支撑国家粮食(食物)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在座谈会上发言。 孙自法 摄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在座谈会上发言。 孙自法 摄

食用菌产业的“五不争”特性具体内容包括:不与人争粮方面,人喂牲口种庄稼需要供应粮食,种蘑菇等食用菌就不需要粮食,原料只是秸秆等;不与粮争地方面,所有粮食都需要良田才能高产,食用菌则可以在荒漠化、盐碱地上生产,不需要良田;不与地争肥方面,食用菌不但不争肥,它本身就是非常优质的有机肥,采完蘑菇之后的废弃物也是有机肥料;不与农争时方面,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都需要合适的时节,食用菌则没有农时限制;综合来看,食用菌产业发展也不会与其他产业争资源。

李玉指出,中国食用菌年产量1978年只有5.7万吨,到2018年已达4000万吨,增长速度700倍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在国家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全国有70-80%的国家级贫困县首选食用菌并通过食用菌行业实现脱贫致富。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是中国农业(粮食、蔬菜、果树、油料、食用菌)第五大产业。

他认为,在中国下一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相信食用菌产业一定会比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所发挥的作用还要大。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在座谈会上表示,科技扶贫是该院脱贫攻坚实践的特色,也是显著优势。中国工程院将继续精准施策、科技兴农,充分调动院士集体智慧,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推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协助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研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主持座谈会,他总结说,扶贫脱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生活和新的奋斗起点,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端智库,将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机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贡献。(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