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北斗“国家名片”
寄语
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我加入党的大家庭也正好40周年,心情十分激动。作为一名航天科研工作者,我和同事们一直在努力打造高品质、中国造的导航卫星,独立自主建设北斗系统空间基础设施。面向党的新百年征程,我们还要大力弘扬北斗精神,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异性能展现到极致,让北斗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谢军
记者 张航
“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昨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入选央视“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在电视荧屏上,这位“用北斗照亮人生坐标”的老航天人平静地表示,这些年确实值得很好地总结,下一步还得继续发力。
时间倒退至半年前,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在开通仪式现场,谢军掩饰不住激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幸投身北斗这项伟大的事业,见证它一步步成长,实现服务国家、造福全人类的目标,无比光荣。”其实,为了这一刻,谢军已苦苦奋斗了超过16个年头。
谢军出生在一个党员家庭,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一直品学兼优,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就读于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入学后不久,学校组织新生前往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领袖的成长故事深深震撼了他,“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毛主席都能毅然投身革命,这就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谢军铺开信纸,用钢笔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愿为祖国富强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81年,谢军梦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此后的40年里,“为祖国奉献全部力量”的信念一直激励着他,攻克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完成一个又一个型号任务。
1982年,大学毕业,谢军投身航天事业,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所,从一名天线技术员干起。“很聪明,干起活儿又很拼”是同事对这个小伙子的一致评价。有一次野外测试,谢军二话不说爬上了数十米高的测试塔架,在高处他感觉头晕目眩,四肢无力。
塔下的同事发现不对劲,赶紧把谢军接应下来。大家这才知道,谢军有恐高症,只是一直没说。在504所,谢军先后参与了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等重大项目的研制。他也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504所的主要负责人。
2004年,我国正式立项建设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时间紧、任务重。一纸调令,谢军被召唤进京,出任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北斗二号系统要服务整个亚太地区,需要14颗卫星,任务量是北斗一号系统的3倍以上,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技术难度都比北斗一号卫星大很多。更紧迫的是时间!导航卫星的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资源自申请起有7年时限,一旦超时不用就将作废,2007年4月17日就是最后的时间节点。
全力冲刺!五院北斗二号研制团队优化流程,加班加点。2007年大年初七,五院北斗二号卫星试验队进驻西昌卫星发射场,并成立了临时党委,由谢军担任党委书记。大家全力以赴,只有一个信念:把卫星打上太空,尽快启用,保住我们申报的频率。
4月14日凌晨,长征火箭拔地而起,将北斗二号系统第一颗中圆轨道试验卫星送入太空。两天后的16日晚10时,这颗卫星发送的信号成功抵达地面。此时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空间频率申请失效时间,仅剩2个小时。在西安飞控中心大厅,谢军和同事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2009年,在北斗二号系统稳步建设的同时,北斗三号系统立项。这次的目标是面向全球提供服务,这对卫星、系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关键技术必须自主创新,作为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辗转北京、上海、西安、兰州等地,与各研制单位沟通每一个技术方案。他要求极高,即便是最熟悉的老部下,只要活儿没干好,谢军照样拍桌子。北斗卫星导航,必须要使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星载原子钟。做产品试验时,谢军一直守在车间,36个小时没有合眼。最终,研制团队啃下了关键核心技术,北斗三号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北斗系统全球实测水平定位精度均值达到了惊人的2.3米,通过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还能提供最高达厘米级的定位服务。
如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各领域大显身手。在北京,安装了北斗终端的物流车每天将商品准确送达千家万户;在京津冀,北斗智能装备助力京张高铁高效、精准运行;在茫茫大洋,北斗设备可以让船员随时报告位置,一旦遇险及时求救……
北斗好用、用好北斗,一直是谢军的心愿。现在他和同事们还在全力做好卫星的在轨运行管理与技术支持,“要让北斗卫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连续可靠的信号、多样优异的服务。”谢军说,面向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研究也已经开始,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编辑:白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