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札记】
撰文/摄影:刘慎库(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理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机车作为铁路重要的动力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既是国家发展的运力保障,又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而机车驾驶室的变迁,不仅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而且大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使机车乘务员从“黑领”变成了“白领”。
上游型蒸汽机车驾驶室,该机车主要用于矿山运输。
东风4D型内燃机车驾驶室,该机车主要用于时速160公里准高速铁路。
我曾经当过蒸汽机车司炉工,之后也一直在铁路系统工作,了解铁路机车有关知识,熟悉铁路机车发展变化,这为我拍摄机车驾驶室奠定了基础。每当新机车上线,我都想办法“添乘机车”,跟随司机奔驰在铁道线上,记录机车驾驶室的变化。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高铁动车,十几年来,我已经拍摄了几百幅各类型号铁路机车驾驶室的照片,它们反映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
韶山9型电力机车驾驶室,该机车主要用于铁路干线列车牵引。
“复兴号”CR400AF型动车组驾驶室。
在拍摄铁路机车驾驶室时,有很多让我感动和难忘的故事。比如“毛泽东号”“周恩来号”等机车乘务组“手握闸把、心系旅客”的安全理念,“十分把握、万无一失”的严格要求,“背不靠座椅、眼不离前方”的钢铁纪律。在拍摄青藏铁路时,我了解到很多货运列车职工,一次出乘就要30多个小时;为了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他们甚至需要戴着氧气罩开火车。而高铁动车司机在执乘期间,为了让精力高度集中,更是不离座位、不喝水。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也更加坚定自己用相机记录他们工作情景的决心。
“和谐号”CRH380B型动车组驾驶室。
通过拍摄中国铁路机车驾驶室,我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40年前,我曾在时速五六十公里的蒸汽机车上工作,那时根本无法想象今天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与此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摄影艺术的力量。方寸大小,光影之间,一张图片,一个场景,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变化的历程、时代的特征、生活的温度,无不跃然纸上。摄影显示出记录时代岁月、展示时代风貌的强大功能,也让我坚信每一个摄影人都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相机书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