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2月2日电 (李江宁)在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正式设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昆仑山国家公园规划和建设工作,全力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群。到2025年,将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自然保护地模式,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自然保护地体系典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区、优秀生态文化传承区。
2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在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布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情况,透露上述计划。
据介绍,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统筹把握青海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青海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地位,三江源和祁连山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良好基础,做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简称国家公园示范省)的重大决策。并于2018年12月与国家林草局达成共建共识,2019年6月11日双方在西宁共同召开国家公园示范省启动会,签订共建协议、成立共建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示范省建设。
李晓南介绍,目前,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任务已经完成并全面启动设园工作。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申报已经完成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基本完成。该省共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园区“一户一岗”,1.72万生态管护员人均年收入2.16万元。2020年,全省通过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直补农牧民各类资金18.75亿元。
同时,青海官方编制了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价方法研究报告、管理体制建构方案、范围和区划调整办法等18项制度办法,以及自然保护地监测和评估技术标准、特许经营规范等4项标准,形成了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
“近年来,我们建立全省林草信息化中心,加快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着力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统计分析平台。同时建立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祁连山国家公园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为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李晓南说到。
据了解,未来青海将继续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系统治理,统筹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青海湖流域及周边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大野生动物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力度,不断改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李晓南表示,未来将根据各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特征,探索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多方式的特许经营,构建与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发展模式。(完) 【编辑:李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