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2月2日电 (崔琳 艾庆龙)入冬以来,黄河兰州段,河水清澈,众多候鸟嬉戏觅食;从高空俯视,在阳光的作用下,黄河更是呈现出“翠绿”之色,一改往日黄色印象。居民感叹“黄”河哪去了?
图为管道疏浚工刘英检查雨水管道口是否通畅,水体是否有异味。 杨艳敏 摄甘肃蓝皮书(2021)成果发布会披露,兰州持续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五大类黄河水体保护项目,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深化河湖长制,黄河兰州段出境水质综合评价连续四年稳定达到Ⅱ类,实现了“一河净水送下游”。
近日,黄河兰州段,河水清澈,众多候鸟嬉戏觅食;从高空俯视,在阳光的作用下,黄河更是呈现出“翠绿”之色。 杨艳敏 摄“水质达标,黄河水自然就变清澈了。”针对坊间说词,兰州市水务局副局长冯治良解释道,其实黄河水清澈与冬季气温低,黄土冻结,降水量少,泥沙进入河道变少有直接关系。我们在夏季看到黄河水比较黄,主要是上游有强降雨,把泥沙带进了黄河,冬季则由于没有浑水,所以看起来是清澈的,但是黄河水呈现黄色并不代表水质不达标。
图为黄河兰州段呈现出“翠绿”之色。 杨艳敏 摄冯治良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兰州市就先后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累计完成包括黄河河道在内的262公里河洪道整治,生活污水直排口截污纳管,黄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通过几年保护治理,昔日河滩岸坎已被一块块水泥网格结构的生态预制块替代,通过下面铺设的加筋麦克垫,牢固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防洪体系日趋完善,上班途中都会看到黄河沿线绿树成荫。
“水土保持与黄河生态保护密切相关。”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副指挥任智斌表示,由于“两山夹一河”地理特征,呈现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的景象,在新中国成立前,兰州生态环境恶劣,民间有“黄水照荒山”之说。为改善兰州周边生态环境,降低尘土污染和减少水土流失,兰州人每年背冰上山,挑水抗旱,植树造林,以养活一个娃娃的精力栽植一棵树。终于,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人工林已覆盖城市内外。
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用玻璃器皿盛出经过处理的污水,它清澈无异味,仅有少许肉眼可见颗粒。 杨艳敏 摄据他介绍,目前,在兰州市周边已经保存了62万亩的人工林地,形成绿色生态屏障,2019年,南北两山林区释放氧气量53.88万吨,减少泥沙对黄河兰州段河道淤积量55.68万(立方米),如今南北两山农家乐方兴未艾,已成为当地民众与外来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生态经济效益日渐凸显。
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刘英,从事管道疏浚工已有24载。她每日都沿黄河步行检查雨水管道口是否通畅,工作单调重复。“早年,我常因为自己‘掏下水’感到自卑,碰见熟人就躲藏起来。当时工作强度也很大,穿上半截雨衣、腰间绑根绳子、持一柄长勺就下井人工清掏去了,出来后一个星期都吃不进去饭。”然而刘英明白,他们的工作是保证生活污水经过泵站加压,送达污水处理厂,再经达标处理安全排放黄河的先决必要条件。
“啥岗位都需要人干嘛!”刘英讲述,如今各类机械化作业,比如:大联合疏通吸污车、清淤车、排涝车、污泥清运车等功能器械的使用,让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以前一个班9个人,工作一天最多清掏二三十个窨井,完成七八十米管道的疏通;如今一个班才4个人,一天就能清掏七八十个井子,疏通几百米管道。
刘英说,经过这几年黑臭水体整治、大气整治,兰州天更蓝、水更清,候鸟也飞到黄河边栖息,证明黄河治理得好,我们的工作被认可,再苦再累也值得!
中新网记者走访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看到,送达该站的生活污水先后途径旋流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循环曝气池、辐流式终沉池、回流泵井、接触池、鼓风机房、污泥处理间,完成生物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即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该厂工作人员焦涛用玻璃器皿盛出经过处理的污水,它清澈无异味,仅有少许肉眼可见颗粒,厂区周围绿色景观也全靠其灌溉,黄河排放口出还常出现野鸭子。
焦涛介绍说,目前,他们厂正在实施提标扩能工作,处理规模将由之前的20万立方米每天,首先达到30万立方米每天,远期达到40万立方米每天,且提标扩能完成后,排放标准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届时可满足城市景观灌溉,实现黄河水质更优。
“污水集中处理不仅可以确保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黄河的作用。”兰州市污水处理监管中心主任何明阳透露,通过对兰州市黄河边所有排污管网进行封堵、整治,污水处理厂体表扩能,污水处理量由原来每天13万立方米左右,提升到每天处理54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97%,对保护黄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完)
【编辑: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