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月27日电 (记者 朱晓颖)长江大保护,不光是要保护长江本身,还要统筹考虑“江城”“江河”“江湖”“江人”等“长江+”的关系。27日,正在南京参加江苏省两会的多位江苏省政协委员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围绕长江大保护的工作陆续展开,我们经常忙碌在试点城市、保护方案、示范项目的论证和调研之中。”据江苏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太湖研究中心主任朱伟观察,“厂网一体、泥水共治”对症了污水收集问题,处理了系统中长期存在的沉疴痼疾,沿江各省市都开始重视管网漏损、混流的问题。岸线保护、禁止采砂、“十年禁渔”、湿地保护等措施有序推进。
江苏省政协委员、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泰州市委主委臧大存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朱晓颖 摄“通过这一轮长江大保护,我们这条伟大的母亲河得到诊治,‘病况’稳定了下来,但仍有‘江湖关系怎样才能自然和谐’等更复杂的问题。”朱伟说。
江苏大多数城市毗邻长江,以长江为饮用水水源地。很多城市的河流、湖泊也依赖于引调长江水而维持水质健康。这些就形成了“江城”“江河”“江湖”的关系。
朱伟认为,近几年,沿江城市从长江向城市地表水的引水量大大增加。一方面,引长江水实现了沿江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过于依赖从长江引水、实现水环境健康,也会产生湖水自净负担增加等问题。
朱伟建议,加大对沿江城市引调长江水的管理、审批、监管力度,加强引水调水工程的科学论证、科学决策,为形成和谐的“江城”“江河”“江湖”关系共同努力。
江苏省政协委员、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泰州市委主委臧大存认为,要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构建长江生态文明新格局。
在“江城”关系上,臧大存建议,提高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的准入门槛,压缩生产性岸线利用率,推行长江沿岸“不开发区”,实施更多的岸线“留白”“留绿”工程;推动长江岸线港口资源整合,有效解决岸线使用碎片化;系统修复沿江湿地,统一规划,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绿满滨江生态风光带”,再现“春江花月夜”美景。
江苏是古代“长江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既有江南水乡古镇、南京石头城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古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长江+文化”方面,臧大存建议,保护长江遗存,沿江城市协同联动抢救性保护历史遗迹、物质文化遗产,强化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重视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加快跨界融合,打造文旅产业展示平台,全景展示长江文化。(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