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即正义”“好女不过百”……这些论断你一定听过。而近两年,高颅顶、直角肩、女团腿等词汇也成为社交平台的高频词,演变成一项项评判美丑的新标杆。
美貌不再是停留在五官上的高鼻大眼,而是要追求比例、追求高级感和氛围感。审美标准趋于严苛和单一,炮制着无尽的“容貌焦虑”。
容貌焦虑广泛存在
外貌羞辱是罪魁祸首
2015年,德国咨询企业GfK搞了一次「全球外貌满意度调查」,发现中大陆只有10%的国人对自己的外貌完全满意,三分之一的人介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还有13%的人以不满意为主。
然而,就是这样低下的满意度,竟然在参与调查的22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算中游。觉得自己丑,或许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图片来源:GfK
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第一集《魔镜》讲述了一个自卑女孩对容貌的过度焦虑,道出了现在无数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了广泛共鸣与讨论。
在微博平台发起的话题#你有容貌焦虑吗#,至今已有7.5亿的阅读量,话题下不少网友在分享自己的焦虑和经历。而焦虑的程度与外貌羞辱息息相关,其中有人因为胖乎乎被称为“肥猪”,并从此病态得进行减肥,也有人因脸型被嘲笑,从此踏上整容之路。
而更可怕的是,无论怎样努力,“外貌羞辱”却都好像无孔不入,范围有时远超我们的想象:腿不仅要长要细,还要又白又直又匀称;肩颈线条不仅要舒展,还要有直角肩和能盛硬币的锁骨;五官不仅要好看,还要有饱满的颅顶和浑圆的后脑勺……没有理想中的一百分外貌,却有无尽的百分百焦虑。
从心理学上来说,人类经常通过他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人的评价往往就像一面“镜子”,而这面镜子在不断反馈输出“你很丑”的观念时,站在镜子前的人会做何反应呢?
爱美是天性,可不以美丑断好恶,是更大的修养。
容貌焦虑背后
消费主义在推波助澜
“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掌控不了体重如何掌控人生”……当这些概念将容貌和自律上进挂钩,除了引发更深层次的焦虑,还成为商家促销的杀手锏。
近年来, 遍地开花的医美行业基本上给"美"设定了模板,时刻暗示着消费者不美是不能被接受的。而从整个医疗美容机构的价值链来看,营销占比达到了50%,长时的营销宣传加深着众人的容貌焦虑,让消费者落入消费主义的圈套。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美妆和服饰等行业。因此为了迎合审美标准,为了不被大众所落下脚步,为了出现在别人视野里的时候被赞誉包裹……太多女性选择盲目改变自己,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化妆打扮、整容、塑形。
“颜值经济”盯准女性,男性也未能幸免。
社会审美给男性大多带来的是身材方面的焦虑,要求“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各大健身房、运动工作室等瞅准卖点,各种贩卖焦虑的广告文案层出不穷,总有一款直击消费者内心的痛点,于是在焦虑裹挟中刷卡消费。
比起单纯的推销售卖,加深焦虑明显效果更好,而消费者一旦动摇,便轻易落入了消费主义的圈套。
总是处于容貌焦虑之中
警惕“幻丑症”
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对外表多少有焦虑,但严重的会发展成躯体变形障碍,也被称为“体像障碍”,“幻丑症”,“惧畸症”,“畸形恐惧”,“美丽疑病症”等等。
躯体变形障碍的诊断标准是:
1. 专注于一处或多处自己知觉到的外表缺陷或瑕疵,而他人未观察到或者认为轻微。(即自己觉得外表丑难看不正常,但他人未觉得)
2. 在病程中,患者对外表的关注会出现重复行为(例如,照镜检查,过度打扮,挖皮,反复求证)或心理活动(与他人的外表进行比较)。
3. 对外表的关注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者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4. 对外表的关注不能用进食障碍对身体肥胖或体重的关注来解释。
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以下方式或许能帮到你:
1.就诊,确诊的话尝试心理治疗;
2.练习分配注意力;
3.停止自我测量或者反复观察的行为;
4.理智整容、修容;
5.停止社交孤立。
最后,大家切记一切追求美的行动都应该以开心和健康为目的,而不是以攀比、治愈自卑、模仿他人为目的。或许消费利益将所有人的审美统一起来,但人的美并不存在标准模版。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美,大声拒绝容貌焦虑,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才是真正的美。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叶开 综合自电视剧《听见她说》、新浪微博、知乎、丁香医生、前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