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再出手整治涉企乱收费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再出手整治涉企乱收费
中新社记者 王庆凯
在去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2.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各级政府过上“紧日子”的背景下,如何防止“乱收费”变换花样卷土重来,关系到今年中国能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化了进一步治理涉企乱收费、乱罚款的措施。会议释放出更大力度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支持和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号。
国常会强调,要围绕支持和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多出实招帮他们解难题,减轻不合理负担,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一季度经济走势更趋复杂,市场主体仍面临不少困难。下大力气支持市场主体,要标本兼治,持续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减轻企业负担,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
涉企乱收费仍旧名目繁多
近年来,中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减税降费7.6万亿元。
特别是去年,为帮助企业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减税降费额度占“十三五”期间减税降费总额的三成多,为399万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缴纳税款292亿元。
近年来,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分别减少70%和30%以上,各地也取消了一大批收费项目。这些减税降费、阶段性减免社保缴费等政策,对保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保障减税降费真正惠及企业,中国也加大了涉企乱收费查处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20年多次聚焦治理涉企乱收费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加大对涉企违规收费行为查处力度。
大幅“减税降费”在大力“整治涉企乱收费”的辅助下,让面对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国外环境的中国,在2020年GDP突破百万亿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但中国整治涉企乱收费还有相当多工作可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去年9月份曾公布8起违规涉企收费典型案例,总结来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明知故犯,继续征收已明令取消的费用;擅自作主,违规扩大收费范围及标准;巧立名目,无中生有地创造条件违规收费;暗度陈仓,将原本应当自己承担的费用转嫁到企业身上。
“这反映出我国企业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费用,各种名目的收费基于利益的关系还会十分复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涉企收费随意性大、不透明的情况依然存在,各种名目的违规收费还没有完全退出。
整治“乱收费”亟需长效机制
2021年,中国料将继续大规模减税降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而治理涉企违规收费,则关乎减税降费的整体效果,影响到为企业减负的全局。
本次国常会部署强化了五项举措,坚决制止涉企乱收费,有序做好法定税费征缴工作,确保不增加企业和民众不合理负担。
根据部署,相关部门将在全国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乱摊派等问题。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全面开展自查抽查。
除了制止“乱收费”,还将整治“乱罚款”行为。国常会明确在交通、税务、应急等领域执法,要科学制定裁量基准,对轻微交通违法、一般交通违法初犯偶犯等更多采取警告方式,慎用或不适用罚款,在税务执法领域研究推广“首违不罚”清单制度。
针对一些行政机关不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减免优惠政策,或巧设名目乱收费的行为,国常会明确,新设向企业收费的政府性基金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到期基金能取消的一律取消,一时难以取消的也要降低征收标准。
优化营商环境一直“在路上”,整治涉企乱收费也须建立长效机制。整治涉企乱收费除了加大处罚力度,还要依靠法治的刚性力量,给行政权力套上笼子;完善涉企收费监管制度,建立治理乱收费的长效机制。
本次国常会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着墨不少。明确要求,加快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等方面法规,及时修改或废除不合理的行政处罚事项,从制度上防止涉企乱收费。(完) 【编辑: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