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月5日电 (杜萍)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武卫红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多年全民动员、社会参与、共同治污,兰州市摘掉“黑帽子”重现蓝天,尤其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兰州蓝”由“浅蓝”走向“深蓝”,全年优良天数突破300天,达到312天。
当日,兰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去年该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6天,比2013年增加121天;同时,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污染因子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了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比2013年下降49.3%,首次实现历史性达标。
经过连续八年治理,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优良天数突破300天大关,创历史新高。图为1月5日,渐入佳境的“兰州蓝”。 杜萍 摄“消除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八年来持续改善。”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钱崇麟介绍说,去年该市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六项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除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新高外,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标志着兰州正式迈入细颗粒物浓度达标城市行列。
兰州地处高原盆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不利外在因素以及不合理的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结构,导致兰州长期以来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从2013年开始,兰州探索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所有污染源都纳入到监管当中,实现有人发现、有人管理、有人治理。尤其2020年,主要聚焦于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等四大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
图为冬日的兰州,天蓝、水清成为常态。图为1月5日,渐入佳境的“兰州蓝”。 杜萍 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武卫红说,影响兰州空气质量改善的因素当中,虽说气象条件向好也有一定影响,但70%还是靠人为努力。
在2017—2018年冬防期间,兰州市建立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以技防优先,拓展网格监测效用,推行“技防+人防”模式。此前冬防期间两万多名网格员参与一线侧重查污染源头,现在则通过无人机全域巡航、微观站,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查源头,网格员只需通过手机治污软件及时查处。“该模式促使治污触角‘最后一公里’伸到各个角落,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武卫红说。
武卫红表示,“十四五”期间,兰州将继续聚焦于短板,着力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从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从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这两个方面着手,继续加大治理和管理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末该市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全面达标。(完)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