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题:12小时内出核酸结果 每天56万单样本检测——探寻北京抗疫背后的科技力量
新华社记者陈旭、任超
从7天查不到检测报告到6小时收到检测报告,从手工填身份信息到扫码验码“一码通”,从排队一小时到排队两分钟……这是许多首都居民在“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上感受到的切身变化。北京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构建“北京市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瞄准痛点、打通堵点,利用科技力量将首都疫情防控网织得更密。
元旦假期期间,记者在北京市顺义区双丰街道香悦西区采样点看到,两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手拿5G译码终端,扫描试管和群众的北京健康宝二维码后,指引群众去采样室采样,全程不超过10秒钟。
“我不会用手机,家人帮我完成北京健康宝的采样点登记,下楼只排2分钟就轮到我了,现场工作人员说6小时内就能收到结果,现在效率真提高了,我心里很踏实。”小区居民孙志胜说。
“疫情初期采样都是手工登记,速度慢还容易出错,只能用‘人海战术’安排20多人负责登记。”顺义区双丰街道工委书记杜跃说,几箱检测试管配厚厚一沓纸,别说运输时容易散乱,送到检测机构登记更是“老大难”。
北京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市委党建办专职副主任田涛说,针对手工填报慢、数据信息混乱、数据统计不清等核酸检测上暴露出的痛点难点问题,北京专门组织相关力量进行了研究和论证,2020年11月初提出了建设北京市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线上系统开发。
田涛介绍,为应对冬季疫情风险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平台设计时就考虑到要把“突发应急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政务数据与医疗检测数据相结合,信息的准确性与信息的安全性相结合。
记者了解到,在科技力量加持下,顺义区用三天时间基本完成全域全员核酸筛查。截至目前,累计采样180多万人次。
技术提供方、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CTO冯大航介绍,平台分为采样端、机构端和管理端。采样端利用5G译码器,将北京健康宝个人数据与检测试管绑定并统一编码;机构端通过译码技术和开放接口,兼容医院、检测机构的不同系统,打通检测机构数据接口;管理端通过实时上传汇总数据,实现政府全链条数字化监管,有利于统一调度协调。
北京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华说,为加快各机构信息系统和设备匹配对接,去年12月15日相关部门组织东城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淀区开展综合演练,随后向各区推广。与此同时,北京出现零星本地确诊病例。“我们刚演练完,就直接上了‘战场’。”张华说。
张华介绍,该平台目前已上线102家检测机构,重点是60家承担大规模核酸筛查任务的检测机构,包括国家公共实验室、市级检测基地、区级检测基地、第三方机构等,覆盖北京市全部重点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可达每天单样本56万人次。大规模筛查的检测结果在12小时内通过手机短信、北京健康宝主动发送给受检者,重点地区人群6小时内即可收到检测结果。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