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的美丽事业(二〇二〇特别报道·美丽中国)
编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又备受瞩目。污染治理、生态扶贫、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修复……这一年,美丽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有什么进展?听听建设者们聊聊他们的美丽事业吧。
刘定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管理站站长
刘辉春: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欣红村渔民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其干流贵州段全部属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年,为了实现赤水河水清岸绿,贵州进行了持续治理。
“赤水河比过去清亮多了”
刘定明:大概是从2005年开始,赤水河赤水段的开发逐渐形成规模,搞网箱养殖的、捕捞的、餐饮的都有。
刘辉春:我今年49岁了,靠养鱼过了半辈子。一开始是别人做网箱养殖,我做点卖鱼的小买卖,后来我也开始做网箱养殖。养殖规模扩到400平方米,卖鱼的时候一车接一车,一年能挣二三十万元!
刘定明:那时,钱压根儿不愁赚,但是有污染啊。网箱养殖一般得喂饲料,加上鱼的排泄物,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刘辉春:那时就觉得哪像他说得这般严重?哪怕有污染,河水一冲就没咯!
刘定明:以前赤水段流进来的是Ⅲ类水,出去时成了Ⅳ类。作为自然保护区,必须要治污防污。按照规定,刘辉春他们都得转产上岸。
刘辉春:不瞒你们,刚开始是一万个不答应。全家都指着网箱养殖过日子,突然不让搞,拿啥供孩子念书?干部们反复做工作,我们也拿不定主意。
刘定明:那时我也跟刘辉春他们交了底,除了补偿,还会帮着找出路,并且解决子女上学问题。
刘辉春:2016年下半年,我得了15万多元的补偿款,就上了岸。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在欣红村承包80多亩地,还是养鱼。
刘定明:2016年8月31日,赤水河赤水段全面完成渔民转产上岸。现在变化可喜:赤水段水质,现在进来的是Ⅲ类水,流出的已是Ⅱ类。
刘辉春:赤水河比过去清亮多了。现在,我从山上引水养鱼,凭过去积累下的客户资源,不愁销路。
(本报记者 苏 滨整理)
安建昌: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执法监察局二处处长,岷县维新镇回沟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
王安平:甘肃省岷县维新镇回沟村村民
这一年,安建昌带领村民发展中药种植产业,同时带着大家植树造林、美化村居环境,让王安平等贫困群众日子越过越好,回沟村也越来越美。
“干了护林员,就得把事儿办漂亮”
安建昌:2018年,我们分析了村里贫困户的情况,决定让王安平担任护林员,一年工资7000多元,也是想拉他一把。
王安平:当时,村民们正在搞当归、党参这些中药材的种植,好多人到草地里开荒育苗,还有人放羊放牛破坏植被。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要劝阻可真得拉得下脸。但既然村里照顾我、让我干了护林员,就得把事儿办漂亮!刚开始时,也有人觉得我多管闲事,但时间长了,大家慢慢也就守规矩了。
安建昌:这几年,上级给钱又给物,我们一定要干出点实绩来。你看,光树苗这一项,我们厅就支持和协调给村里栽种500棵西湖垂柳、800棵马尾松,还退耕还林1000多亩。
王安平:村口的小桥去年发大水时曾经被冲毁。现在,堤坝上种了树、保住了水土,桥也就安全多了。
安建昌:记得去年修桥时,你还专门提醒我们冬天要停工,否则桥梁质量受地基封冻影响会有安全隐患。我们驻村干部都很受触动,觉得我们的付出真正得到了老百姓支持。像这些项目,我们也是尽量吸收贫困户参与,让大家能增加一些收入。
王安平: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造林修路大家都很赞成。今年初,村里开展“覆土种花、美化环境”活动,全村人齐上阵,村道两边的绿化带种上了花草,村里整洁多了。
(本报记者 付 文整理)
李玲:四川片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
黄安银: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楠竹村村支书
北川县是大熊猫数量较多、栖息地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这一年,随着国家公园建设不断推进,片口保护区、楠竹村被列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大熊猫成了我们的‘金名片’”
李玲:我们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是四川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黄安银:我们村南边就是片口保护区。早些年,全村种了差不多1万亩竹林,大家靠竹产业赚钱,卖竹子、竹笋,但一亩竹林年收入也就1500—3000元。自从游客为了看大熊猫慕名而来,很多村民开始发展避暑经济,大熊猫成了我们的“金名片”。
李玲:我们的管护人员每半月到周边村社走访一次,近年还开展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功能区划初步规划工作。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的推进,我们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群众认可。
黄安银:是啊,片口保护区的巡山队到村里宣讲保护植被的重要性,大伙儿都拉着他们,不停问关于大熊猫的故事。
李玲:村民们对大熊猫很友善。有一次,保护区附近一个村子,一只野生大熊猫出现贫血、失水症状,到村民房屋附近求助。村民轮流守护,最终帮助这只大熊猫脱离了危险。
黄安银:我和周围几个村的村支书合计,利用竹材开发文创产品。我们把羌绣用在竹制品上,一个笔筒就能卖60元。现在,手工礼品加工制作是我们村旅游接待之外的重要收入来源。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发展优势。
李玲:2019年9月,四川发布大熊猫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北川县名列其中。听到消息,保护区周围很多村民都来保护区同我们一起庆祝。
(本报记者 张 文整理)
任建伟:山西省万荣县检察院副检察长
王林峰:万荣县光华乡北甲店村村民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沿岸生态环境一度被严重破坏。汾河入黄河处位于万荣县,是汾河水质的“总闸门”。这一年,任建伟和王林峰一起,见证了当地对黄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
“黄河生态修复是个大工程”
王林峰:我是六七年前建的烘干厂。玉米、小麦、高粱,这些晋南常见的作物,都得烘干了才能出售。
任建伟:万荣的河滩面积有16万多亩,多年来,人们习惯了在河滩地里种地、盖房,甚至就近修建厂房。后来,最高检与水利部联合在黄河流域开展“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我们决定把汾河万荣段河滩里的乱建违建彻底清除。
王林峰:他们来之前,乡镇干部和我商量过烘干厂搬迁的事情,但我没答应。
任建伟:乡里和县水务局前期沟通过几次,但是一直没解决。
王林峰:说实话,我也想搬。我这离汾河200多米,平时觉得挺远,前年夏天发大水,个把钟头水就淹了进来。我这可是做粮食烘干的,最怕水,能往哪里搬?
任建伟:工作做通了,还要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经各方协调,帮他寻了处新厂址。
王林峰:最重要的是,乡里协调帮我给新厂址做了土地备案。厂子原来那块地,现在已经成了湿地的一部分,现在再去看,变化特别大。
任建伟:黄河生态修复是个大工程。现在,汾河入黄口生态景观及修复保护工程已启动,利用河道两侧滩地建设了1万多亩生态湿地,未来还会在河道内种植菖蒲等植物。通过不同水生植物的组合,实现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的作用。
(本报记者 乔 栋整理)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