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器方案曾被明确反对 揭秘“嫦五”背后故事 欧盟两项法案直指美科技巨头 专访:中国经济向好有助于世界经济复苏 1731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落户国家天文台 时速160-350公里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部投用 东阿阿胶:数字赋能,“一路向C” 黑龙江东宁新增1例确诊病例 为16日报告的疑似病例订正 美育在“扩容”:引导中学生欣赏美 艺术课怎样变有趣? 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还需要多久?民政部回应 绥芬河铁路口岸暂停进口单件重量50公斤以下商品 中国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塑造发展新优势 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 人居环境整治带来乡村治理新模式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入住“新家” 科学研究正式启幕 【新闻观察】多地加快铺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已出台措施提高AED配置数量 澳门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1周年 谁能接种?到哪儿打疫苗?有不良反应咋办?……权威部门回应新冠病毒疫苗七大问题 【“十三五”成就巡礼】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跨国公司锚定中国市场三大角色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项目清单包括32个项目 总投资700多亿元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入住“新家” 科学研究正式启幕 《全球环境展望-6》中文版在京发布 聚焦“地球健康,人类健康” 吉林省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中国艾滋病疫苗或于明年开启III期临床试验,胜算几何? 公报: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 一些珍稀生物保护形势仍严峻 中国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再忆“玉兔号”月球车 探月“嫦娥”张玉花这样说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运抵湖南韶山(图) 复星医药:新冠疫苗国内二期临床完成入组,未收到严重不良报告 机构论后市丨A股跨年轮动慢涨将继续,配置高景气品种 楼继伟:防止数据金融平台“大而不能倒” GDP四强省份三个已深度老龄化:山东最老,广东最年轻 冠脉支架集采配套文件发布,多项措施打破高值耗材落地困局 疾控专家曾光:疫情第二阶段或持续1~2年甚至更长 中芯国际:坚决反对被纳入实体清单,对先进工艺有不利影响 四大期货交易所披露2021年工作计划 精彩视界丨月球“土特产”1731克!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拉开序幕 未偿债券超70%由银行持有 ,债市投资者结构亟待优化 英新冠病毒变异或为类流感病毒抗原漂移,目前疫苗仍有效 北大光华刘俏:2035年居民消费率有望提升到60% 楼继伟:要防止数据金融平台大而不能倒 留下系统性风险隐患 产能爆满交付延迟 全球“缺芯”恐持续一至两年 西方制裁新招数?俄罗斯因兴奋剂事件被禁参加国际赛事2年 侨银环保上市至今股价涨逾三倍 聚焦“环卫+环保”双轮战略业绩斐然 宋殿宇率队赴京开展招商考察及项目对接活动 北美观察丨罕见暴风雪来袭 美国透支环境致天灾不断 国际锐评丨中国新发展格局起好步 世界经济复苏更有力 美国佛州疫情形势严峻 政府限制防疫遭指责 美媒:美国五分之一囚犯感染新冠 哥伦比亚亚洲问题专家:中国统筹防疫与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北美观察丨纾困谈判害政府差点关门 国会议员成众矢之的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探测器方案曾被明确反对 揭秘“嫦五”背后故事

2020-12-21 09:26:40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面对面丨探测器方案曾被明确反对 揭秘“嫦五”背后故事

12月17日1时59分,经历2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圆满完成。《面对面》记者第一时间在北京专访了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

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航天任务 曾有专家明确反对

嫦娥五号被称作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航天任务,它要进行月面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而在当年,胡浩他们提出探测器方案的时候,有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胡浩干了三十多年航天,这是他碰到过的唯一一次专家明确反对。

胡浩:因为机构运动太多、环境太复杂、执行可靠性太低。这一连串大家看着眼花缭乱的动作,对航天的系统实施来讲,都是瓶颈式的风险点,它不行后面的任务没法执行。

记者:怎么去面对他的这种反对呢?

胡浩:他的反对对我们是提醒,他只是说这些环节多,并不能说明这些环节不可实现,只是这件事他认为风险太大。航天发展的特点就是我们每一步都要往前去走,每一步都想往前去迈,否则的话就没有发展了。所以在一开始,我一上任就先布置这几个课题,在原来论证的基础上是不是我们要干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我们要不要拿回约两公斤的月壤,还是少拿一点也可以,这是我们的课题。如果少拿一点月壤,像苏联那样拿几十克百八十克,我们可以完全不采取这种方案。

为月球采样 航天人曾向地质人学习

探月三期工程从立项之初,就力求技术跨越,而技术创新的第一个点,就放在了月球上的采样。为了这一任务,探测器团队的成员曾经专门到地质部门“取经”。

胡浩:地质的同志在地球上采样是干过的,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向地质的同志们学习,到地质有关单位去看,他们在地球采样是怎么进行的。掌握了采样的知识基础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在月球上怎么实现采样。比如表取怎么采,钻取怎么采,采了以后怎么封装,怎么转移,怎么适应采样的设备和月球的环境等等。每一个传感器,每一个动作都牵连一系列的工作,都是要进行攻关的,因为没有一个样板可循。

“美中不足”? 前期准备钻两米 实际钻了不到一米

12月1日23时11分平稳着陆于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后,嫦娥五号随即开展月面自动采样工作。自动采样是嫦娥五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探测器要经受住超过100摄氏度的月面高温考验,克服测控、光照、电源等方面的条件约束,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但胡浩披露,采样还是有点“美中不足”。

胡浩:我们着月点相对比较好的,还比较平整,土质状况也比较好,落的姿态也比较稳,角度偏差也比较小。在这么好的前提下,还是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我们前期准备钻两米深,按照这个去设计我们钻取过程,但下面是石板,从雷达的回波图面上看,下面石头还是好几层,打不下去了,没能完全如愿,打了大概不到一米。钻两米当然是好事,没有钻到两米也可以接受。从科学家们来看,钻得越深越好,但是再钻带来的风险也很大,要看时间和功耗能不能支撑。采样用的时间长了,其他工作时间就短了,后面还有好多事要办。另外,石头是碾不碎的,在我们取芯袋会造成很硬的一个结,在我们回收过程当中,还会出现问题。大系统彼此牵挂彼此影响,最后可能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完不成主体的任务。

被迫推迟发射 探月三期如何调整?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从立项之初就明确了用于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到月球上的任务。

然而,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发射后346秒时突发故障,发射任务失利。这次失利让原本预计2017年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被迫停了下来。

胡浩:没有火箭你上不了天,当时探测器已经加工都准备出厂了,怎么办?这是我们要处理的问题,还有后续这些任务怎么处理,在那停放多长时间?后续还会碰到哪些问题?火箭的问题怎么处理?我们首先和做火箭的进行沟通,探讨怎么走出困境,当时提出来看看能不能用两年的时间把这个问题解决。其实两年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很不容易了,对我们做火箭的同志来讲,这也是硬要求,他们就得天天加班加点,自己就逼自己。

胡浩:除了火箭的问题,我们探月工程其他四大系统的工作也被迫停止。探月工程三期在立项的时候就有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两次发射,嫦娥六号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那时候还没有进行集成。主份还没打,我们备份还有重新调试试验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在这两年就把嫦娥六号的计划往前调整了。另外也对嫦娥五号进行了存储,出不去门就得有地方放,对存放的环境条件和监测的措施手段进行完备的设计,分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这两年抓紧干的事。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的成功,将我国的探月三期工程,拉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发射精度高 省了两百多公斤燃料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终于迎来了发射时刻。嫦娥五号重达8.2吨,是我国目前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测器。将它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是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集中检验。

胡浩:虽然运载火箭拖了两年时间,但这次表现非常好,把我们整个三期任务的精度打得很高。精度打得很高也给我们带来燃烧上的好处,一下子就剩了200多公斤燃料。有了这200多公斤燃料我们就开始想完成了主任务,是不是还能干点什么事,是到天上其他地方看看,还是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拉格朗日点绕一绕,我们也在认真研究。嫦娥五号成功了,作为备份的嫦娥六号该干点啥?我们也在寻找新的目标,想着再创点新。

制片人丨张士峰

记者丨董倩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沈公孚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王忠仁 王扬

【编辑:苏亦瑜】